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太阳]陪伴,是一个家庭最好的投资 什么才是高质量的陪伴

徐淑凤
陪伴,是一个家庭最好的投资 什么才是高质量的陪伴? 一.把睡前聊天,变成你们的习惯 简单聊下今天遇到了什么,哪怕只是分享下公园里的花开了,也能让彼此的心,一点点地贴近。 二.关掉手机,耐心倾听 当她向你倾诉时,她其实是需要你的关怀和鼓励。 多点耐心,才能让对方有被重视和尊重的感觉; 三.一.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家里的大小事,我们都一起面对,一起解决。 一起做家务,一起招待客人,一起走亲访.....有你在,让对方感到很安心。 四.注重生活的仪式感 每个纪念日、生日,可以准备一份礼物、一份晚餐、一段暖心的......都能让爱人感觉到你在用心陪伴; 五.我需要你时,你都在 生病时的一杯热水,顶过一万句我爱你。 真正的陪伴,需要你实实在在的行动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冯红艳
接“不乱之恋”的来访感触 最近几天在线上碰到几起不论之恋,有儿媳妇讲述与公公的特殊关系的、有儿子讲述与母亲特殊关系的、有母亲讲述与儿子特殊关系的、还有姑爷和丈母娘特殊关系的。这样的特殊人群其实很难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如果建立信任后也会把内心压下的痛苦倾倒而出(当然,防御无时无刻不在)。 如果能建立信任关系一定要好好守护这些来访,也许你会是他世界上难得的光。 血缘关系越近其实越很难表达内心的苦楚,越沉溺其中其实也会在某个时刻更恨这种不能自拔、无法选择的状态,爱因为太过复杂纠缠不清,找不准自己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欲望、情感、理智是相互打架的,欲望的纠缠、情感的堵塞、理智知道这种关系与大环境的冲突,越是沉浸欲望越是被众多道德的枷锁束缚,世界会在这些无形的枷锁下限制的越来越小,压迫得让人无法呼吸。 我想任何人被压缩在一个很小的环境里都是希望走出去的,而外界的每一句评判都可能是刀剑,带来的都会是伤害,不敢被人知道也不敢走出去。 与来访沟通的时候觉得来访缺的情感要么帮他们找到、要么给予,只要缺的东西补充上了来访也就会往前走了。情感好像是粮食,吃饱了才有力气往前探索。而瘾,不管是什么瘾,如果这个瘾带人坠入黑暗,萎缩在窄小的空间,那么瘾背后带来的伤害人都是有感受的,都会在某个时刻想要脱离,期待走上自己人生轨道,期待有人给予情感上的粮食。 也许咨询师提供的是一个带着阳光的空间,可以自由呼吸的情感流动的状态,有别于欲望,依然接受和爱来访的状态。 “希望每个人都被温柔以待,”很多时候是很难做到的,从我自身来看,我不一定都能做到理解,我无法做到佛那样的包容,我有自己的观点和人生态度。我能做到的是接受这样的来访,试着理解和走进。我头顶上悬着一根鞭子,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有他的经历和不容易,需要被看到。

孙晓芳
做了这么长时间咨询,越来越发现来访者分两类群体。一类是真实觉性的显性力超越了头脑与身体的障碍力。一类是头脑与过去世记忆的强度暂时掩盖住了觉性的光芒。所以面对这两者的区别,第一种类型的来访者,能很清晰自己要什么,无论处在何种境遇中,无论处境何种不易都能熬下去,因为成长很多时候会发生我们事与愿违的事,而这就看你能不能觉知到这只是你通向目的地的过程,不会在意,还会继续全然相信,然后勇往直前,对于这类来访者,遇见更高版本的自己只是时间问题。而对于第二种来访者,他们由于自身对于外在的物质认同太过坚实甚至有些强悍,所以要让物质在自己的世界里褪色,甚至是不占据主导权,这本身就是天大一件事。所以对于这一点,来访者需要觉知到自己眼前的困难其实根本不是眼前这个人或是这个事本身,而是自己对于物质世界的一种无缝认同和与坚强排异的心态。这种心态来源于过去家庭环境有意无意的熏陶,更来源于自己在这种心态中也获得过自我实现和满足的小确幸,所以想要撼动曾经自己拥有过的东西,甚至现在要质疑过去,那对自我来说就是在杀死自己,第一个跳出来阻止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过去那个成就过的自己。所以第二种类型的来访者也需要花更多时间在自我疗愈方面,同时还会走更多的弯路,因为他/她们内在有两个自我无时无刻不在打架做斗争,一个是物质自我,一个是心的自我。一般物质自我更大些。所以来咨询的时候其实是带着两个自我来的,只是因为这两个内在自我在遇到一些棘手问题时谁也说服不了谁,没办法,搞得真实自我很难受,甚至有些痛不欲生,只能寻求帮助。但我们也不得不看清,所谓疗愈的第一步就是先让自己看见自己真实的样子,而这个真实的样子对于第二类来访者本身就有难度,因为他/她们就是因为回避看见这种矛盾状态,所以才想寻求帮助,而向外寻求帮助本身也只是想把看见矛盾状态这一客观事实推给救助者来承担和做决定,自己则可以逃过一劫,不做决定,如果救助者为他/她做的决定符合客观事件发展的规律,同时符合自己的物质认同点位,那么这位救助者是值得的,可信的。如果发表的意见不符合自己内在物质自我,他们会觉得这是一件没有成果没有意义的事件,甚至是一件无效事件。综上所述,成长的过程是很个人的事,成长不在乎你现在拥有多少,只在乎你想看清多少,你愿意看清多少,你希望看清多少,并为心的自己能付出多少实实在在的改变和投入。 最后说一句:即使走过千山万水,归来仍然要全然信任你自己!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