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允许自己有独自待着的时候。

万梦玲
允许自己有独自待着的时候。

2温暖
0回答
守得云开见月明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彭充
我们常常习惯于把那些从小就显得安静、乖巧,不对大人表达太多需求的孩子视作一种懂事,作为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个体,我们非常善于牺牲自我去成全一种更大的精神道义,这种文化合理性让我们成了世界上最团结一致的群体,也让我们在过去数千年里烙印下了独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心灵伤痕。 然而从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健康来看,那些在襁褓中就已经不再哭闹,在小小年纪就已经稳重内敛的孩子,他们或需要用一生背负起一具别人都无法看见的沉重枷锁,并且用这个时间里所有的自我束缚来换取一种认同,他人的,自己的。 如果能回到那个匍地而行的年岁,你看到的或许不是那个在他人面前总是恰到好处,举止得体少年或成人,而是一个被吞噬了所有生命活力的幼孩,在他们早已干涸了无数次泪痕的脸颊上,有的只是如荒原般的安静,苍土般的漠然。 幼时的他们倔强、刻板、不善言辞,直到心智启蒙的那一刻,他们突然成为了情商最高的物种,每一个人都夸赞他,喜欢他,他们也知道如何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舒服,他的言语,他的行为。 在他们面前,所有人都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可以自顾自的说话,而不在意他是否想听。因为他们总是表现的饶有兴致,礼貌而又真诚。所有人都视他们为重要的朋友,都热情的联络他,对他敞开心扉,就像他也真的喜欢这些一样。 在他们身上,你看不到任何棱角,他们犹如流体的生命,以无形入有间,随方就圆,平洼合丘,从不与他人相伤。 对于他人,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克制谦卑,他们敛藏自己所有的气息,生怕任何有悖于他人想法意见的姿态浮现。倘若有一刻,两个人都寂静无言,他们才会去表达自己,为的只是再次把对方作为主角邀请入场,且不让对方觉得尴尬。 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也曾渴望表达,也曾希望被理解,他们只能和自己的同类为伍,在那些彼此都以熟知的宇宙里自由。他们怀着一份企盼的心愿,希望得到那样一份允许,直至再次面对他人。看着那些可以用自我去表达的人,他们找不到一个与之相对的存在,他们只能熟练的臣服并让位。 如果你曾聆听他们的故事,你会瞥见这样一幕,在那段模糊的记忆里,在那个他们还可以表达自我的时间,他们怯生生的仰头看向妈妈,在那张原本可以倒映出自己模样的脸上,他们再一次看见那张熟悉的脸,以及同样熟悉的簇拥在脸庞上的退缩,厌烦,不耐,漠然,然后他们记住了那份羞耻。 自此,这个世界又多了一个懂事的孩子。

芦李
弗里曼(David S.Freeman)在FamilyTherapy with Couples-The Family-of-origin Approach 提及五项原生家庭的重要角色,让我们了解原生家庭对夫妻关系的影响: 1. 人从家庭的经历中,不可能没有情感未了的需要,例如:来自没安全感家庭的,想在配偶身上找到安全感。 2. 我们择偶时是希望在情感上得到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未得到的需要,例如:父母的肯定,需要感到自己独特等。 3. 我们都带着这些未了的情感包袱,希望在新的婚姻关系或家庭中得到解决。 4. 我们在原生家庭得不到家庭的满足,就会只顾索求,没有能力为择偶付出。这看法虽然有点悲观,但是我们如果勇于面对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就有新的动力重新去爱。 5. 关系上的问题大多是因为原生家庭未解的结,而多于因为缺乏委身、关心和爱。这种看法或许带有谅解和盼望,当然背后不是鼓励你将埋怨归咎于原生家庭,而是鼓励你去正视家庭遗留下来的问题。 原生家庭对夫妻相处的六方面影响: 1. 应付框(Coping Frame):我的家人是怎样面对压力的呢?我自己也是这样吗? 2. 模范框(Modeling Frame):我的父母在相处上,给我作别人的丈夫或妻子留下什么榜样? 3. 角色框(Role Frame):我在原生家庭中扮演什么角色?我是习惯要做决定的,还是听候别人的带领?这对我的婚姻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与配偶的角色能有弹性,因环境的需要而调节吗? 4. 定义现实框(Definition Frame):我的家人怎样看现实?是悲观失望还是乐观?我家庭有没有一些价值取向是我一直奉为金科玉律的?这与我配偶的价值观有冲突吗? 5. 倒转框(Reversal Frame):我有什么行为、态度或想法,是刻意与原生家庭相反的?是想摆脱父母某些负面的影响吗?我有没有留意这些行为有时候会矫枉过正呢? 6. 效忠框(Loyalty Frame):在我的原生家庭中,我倾向效忠于谁?这对我的婚姻有什么影响?婚姻遇到不快时,我会否找其他家庭成员作联盟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