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刁燕杰
0温暖
0回答
#
个人成长
相关回答
李娜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谈了个男/女朋友,一言不合就分手,很快又谈了一个,也是好不了几天又告吹。谈来谈去,总觉得别人辜负了自己,爱情辜负了自己。 很多时候, 我们匆匆忙忙地开始了一段关系, 或者匆匆忙忙地开始了一份事业, 但是我们并不知道, 我们通过这段关系或者这份事业, 想要实现的生命目的是什么。 所以一遇到困境, 我们就想逃避,就想放弃, 就想着是不是换一个就会更好。 结果匆匆忙忙地开始, 又匆匆忙忙地结束, 换了一波又一波, 总是不能遇见那个想要的自己。 也许一开始我们就不清晰, 那个想要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就像行程没有目的地, 无论换多少交通工具, 选择多少条路线, 都没有办法到达目的地。
潘小琴
散文家席慕蓉曾说过: “为了要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 心理学家威尔伍德曾说:“期待是一种微妙的暴力,因为它要求对方顺从。” 从小到大,我们听到过太多“你应该做什么”。 甚至不惜耗尽半生,为满足这些期待忙碌奔波。 但期待就像牢笼,束缚人的潜力与心中的抱负,让我们就算想满足他人,也未必做得到。 毕淑敏曾说:“很多时候,你舍弃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却被那些利用你善良的人们压榨。于他们而言,你所做的事都不值一提。” 当对方把意志强加给你,要求你自我牺牲,那不是出于真正的爱。 越迎合,越容易被拿捏。 人生很短,与其费尽心思地讨好,不如把更多时间,用于寻找自己的舞台。 发掘自己的潜力,尽情绽放生命,才能成为强者。 《无声告白》里写道: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困”在期待里,成为他人的配角,既迷失自我,又在苦海中挣扎。 走出期待的牢笼,找到心之所向,不断拓展舒适区,会成就不一样的自己。 人生在世,不再一味地迎合期待,方能活出精彩。
周春丽
父母对孩子不接纳,眼里只有孩子的缺点,从来看不到优点,时常跟别的孩子比较。 这样的孩子长大成年后,自己完美主义,凡事高要求,同时对伴侣和孩子也是评判,指责,不满居多。 自己活得累,身边人也累,一直很努力,付出很多,但没人愿意跟TA呆着,伴侣逃离,孩子远离。 来到源头,“你的父母没有接纳你,不代表你不好,把这些否定的词语和评价还给父母”。 可是TA内心太忠于父母,接受了这些评价,又无法消解评价带来的自卑与否定,转移成为对自己和身边人的高要求,大家都不开心。 童年经历重新看待,重新解构,重新叙事,很重要,把消极负面词汇还给父母,从“我不够好”里解脱出来,来到“我挺好”,让自己轻松,身边人也轻松。
那晓旭
被允许不改变,改变才会发生 --黄仕明
张丽坤
第一,情感的相对独立。 不能只有单一的愉快来源。有的是只要伴侣对我好,我就是幸福的。这样当危机来的时候,精神的大厦很快就会坍塌。 比如从从工作上、生活上、业余爱好、交往、宗教信仰、都是愉快来源,有那么多生活的支点,当一个愉快来源受到威胁的时候,你的精神大厦就比较稳定。 生活支点越多,愉快来源越多,对对方的吸引力也会越大。 第二,适度的开放空间。 双方不是连得越紧越好,就像沙子,轻轻捧着,一粒不少,拽得紧,可能漏得越多。 我们从人性角度来讲可能渴望得到更多异性的爱,但是现实生活当中又不可能放纵,所以这个需求就需要找一些间接的、变相的社会接纳的方式来满足。 比如说一般的两性交往、集体活动,这样来满足被压抑的功能。要是把伴侣管得很严,不允许ta跟别的异性来往,甚至多看一眼都不可以,越这样的话,ta的好奇心越大。 第三,注意保鲜。 情感需要经营,即使作为爱情情感,它本身也有一个过程,需要经营、经常维护它,才不会倦怠;多一些积极互动,互相欣赏,并经常表达对对方的欣赏。 倘若情感关系中充满相互批评指责,关系不是心灵的港湾,而是另一个战场,这样的情感就很难维持了。 第四,保持相对个性的独立。 不仅是经济上的独立,还有情感上的独立。婚姻关系最好的时候,不是彼此都有百分之百的安全感时候,而是彼此有一点点危机感的时候。 第五,要有适度的变化。 比如女士的着装、造型,可以经常有些变化。男士也是一样,因为一成不变的婚姻关系,常常会更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再有就是对亲密关系真诚的享受。情感关系的需求在下降,功能也在衰退,但是并不影响情侣享受亲密关系,越是能够享受到亲密关系,对对方的吸引力越大,情感关系也就越有活力。
杨振军
新年祝福虎年吉祥福祿雙全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