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当一个人表达了某种感受、态度、信念,我们倾向于不加思索的
胡翠霞
当一个人表达了某种感受、态度、信念,我们倾向于不加思索的认为:那是对的;那是愚蠢的;那是不正常的;那是不合理的;那是错误的;那是不友好的。我们很少允许自己去仔细理解他的陈述对他本人来说究竟有什么意义。我认为这是因为理解会带来风险。如果我让自己真正去理解另一个人,我或许会被那种理解所改变。我们都害怕改变。 理解是在一中双重的方式丰富自己。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李姮瑛
一个人进步最快的时候,是他失去安全感的时候,他必须克服焦虑,恐惧,依赖和失望,长出自己的铠甲。真正能让内心丰盈的是知识储备,经济基础和情绪稳定。所以深耕自己,把自己变成内心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吧。
张富杰
其实如果家里有躺平的孩子,我们要相信孩子,他会变好的,因为无论孩子是情绪低落封闭自己还是休学躺平,不沟通,不交流,可以说这些都是一个正常的阶段,这只是孩子的一场人生的考验而已,风雨过后就是彩虹,如果你不知道怎么让孩子快速的好起来,我可以给你我的方法,因为无论孩子现在是多么的煎熬痛苦,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的身体,还有心情都会变好,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华燕
经常听人说起刺猬的寓言故事,靠得太近了,身上的刺又会扎痛对方,离得太远,又冷得受不了。 0~7个月的婴儿是无法分辨自我与外部世界的,这个时期的我们没有边界感,我们会觉得世界就是我,我就是世界,自我与外界的客体混在一起。妈妈跟孩子处于融合共生状态,妈妈是我,我是妈妈,母子之间是没有边界的。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开始分化,母子一体逐渐分化为妈妈跟孩子两个独立的个体,成长就产生了分离,产生了心理空间,有了尊重与自由,有了个人隐私。 要真正解决人际距离的问题,必须有一个规则固定下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是边界。有了边界才可能建立长久愉悦的关系。 现实中的越界行为,简单罗列有如下几种: 1、控制者 控制者的本质是“古老自体”,在心理上还残留着原始夸大的部分,就像婴儿待在妈妈的子宫里一样,可以无所不能,其实就是没有边界感的人。他们喜欢把家人、朋友、下属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或工具,像使用自己的手脚那样使用别人,并且希望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总是千方百计否定别人的能力,打击对方的自主性,使他丧失自我,乖乖地服从控制。 2、入侵者 这些人从小没有“规则”意识,不会有边界的概念,会随便闯入别人的私人领地,侵犯了别人的心理空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主要有:在家里往往会穿着睡衣会客,到别人家里会用别人的牙刷,随便进入别人的卧室,翻别人的抽屉,看别人的日记、 查别人的电话记录,外出的时候衣着过分暴露、借别人的衣服穿等。这些表现还处于类似婴儿时代的母子一体状态:你的是我的,我的是你的。
凌攀
人类的很大一部分痛苦是没有必要的。只要让未被觉察的思维控制着你的生活,痛苦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所以观察思维,对自己的思维有觉知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李有军
生活中,当我们碰到人格并不那么健康的“恶毒型”伴侣时,所谓的磨合,可能意味着更长时间的折磨,所以及时止损,也是情感历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因为他们从不会换位思考,也不懂得“何为尊重”,而且当他们感到自己犯错时,就会自动化的撒谎和辩驳,并通过有意激起你的极端情绪,而反过来指责你,更可怕的是:他们会不断地利用你的缺点来疯狂的攻击你,贬低你,让你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所以我们要学会给自己建立一个心理“警戒线”,并尝试着让自己具备更多的自省和觉察,因为我们只有学会尊重自己的感受,才能遇到一段健康的情感关系以及内心强大的自己。
肖友松
婴儿之爱和客体之爱 婴儿之爱,实际上是自恋的爱。婴儿在跟妈妈的关系中体会到很多爱,但是这种爱有压榨、功利的味道。如果一个人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还保留着婴儿般的爱,那么他对他所爱对象的要求就是,你必须满足我的所有需要。如果一个人总是处在这样的状态中,他的亲密关系迟早会被他自己亲自破坏。 客体之爱,跟婴儿之爱不一样。它的特征是,在亲密关系中,我既能接受来自别人的爱,同时也能给别人提供他所需要的爱。这是一种爱的相互给予,或者说,彼此都能从对方那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爱。 你需要怎样的爱? 每个人需要的爱的级别是不一样的。这跟不同的人需求不同是一样的道理。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