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心理学家伊尔斯.桑德说的:学着接受自己,找到让自己最舒服

张丽坤
心理学家伊尔斯.桑德说的:学着接受自己,找到让自己最舒服的生活方式,慢慢的,你会从他人的审判抽离,回到属于自己的轨道上来。

1温暖
1回答
刘云清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冯秋涵
#周二读书笔记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关于人类行为的基本观点是:行为的动力来源于无意识的本能和童年期压抑的内心冲突。简单的说就是,行为和特殊的情绪是有内在的生理和本能过程产生的。 20世纪20年代,以巴甫洛夫和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出现了,华生提出,假设一种刺激自动地使人产生某种特定的情绪反应(如恐惧),倘若这种体验每次重复时都伴随着其他事物,如一只白鼠。那么,白鼠就可能在你的大脑中与恐惧建立联系。 • 方法和结果 被试阿尔伯特·B是一名9个月大的孤儿。他对许多动物和物体都感兴趣,并且愿意接近它们,并不时触摸它们,从来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恐惧。因为这些东西引不起恐惧,所以可将它们看作是中性刺激。 实验开始后研究者向阿尔伯特同时呈现白鼠和令人恐惧的声音。一开始当被试正要伸手去触摸白鼠时,突如其来的响声会出现,让被试十分惊恐。在总共7次白鼠与声音的配对呈现后,不出现声音,单独呈现白鼠时,被试对白鼠产生了极度恐惧。 这种习得的恐惧是否会迁移到其他物体上,这种迁移叫“泛化”。 • 华生想知道条件性的情绪反应中,习得的情绪是否会从一种情景迁移到另一种情景。再第一次测试后的第五天,研究者将小阿尔伯特逮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房间,那里灯光更明亮,在场的人更多。在这种新的环境中,阿尔伯特仍然明显对白鼠和兔子感到恐惧,只是不像以前那么强烈。 • 最后一个实验是观察阿尔伯特新习得的情绪反应是否会持续一段时间。31天后,给阿尔伯特呈现圣诞老人的面具,白色皮毛大衣、白鼠、白兔和狗,一个月后的阿尔伯特仍然对这些东西感到十分恐惧。 • 讨论和研究发现的意义 华生在本次研究和他所有工作中有两个基本目标:a证明人类所有的行为起源于学习和条件反射;b证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即我们的行为来自于无意识——是错误的。虽然这一实验带有方法上的缺陷且严重违反了道德操守,但却很大程度上留给心理学界一笔巨大的财富,它令人信服地表明了情绪行为可以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手段而成为条件反应。 在阿尔伯特5岁时,有人把一种宠物兔子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一开始他会感到恐惧,但相处过程中他发现并没有可怕的事情发生,于是他对兔子的恐惧慢慢减弱,直到没有恐惧反应——消退。 我们一生中都在经历着学习与消退、建立与接触条件反射的过程。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