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婚姻中的鸡零狗碎,不断的争吵和摩擦,让我们觉得找到了一个
李丽丽
婚姻中的鸡零狗碎,不断的争吵和摩擦,让我们觉得找到了一个“错的人”。 而且时间越久,这种痛苦感越是强烈。 可是我们心里很清楚,没有人是完美的,伴侣也是一样。 我们无法找到一个100%满意的人,也不能找到永久让我们满意的人。 任何一段确定的感情,都必然要经历时间的打磨和岁月的考验。 完美的婚姻凤毛麟角,不尽人意才是婚姻的常态。 不管怎么选,可能都会是“错的”,有了这样的心理建设,我们就会降低对伴侣过高的预期。 明白婚姻的本质,是和那个“错的人”,一起踏出一条“对的路”。
2温暖
0回答
解金箱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徐小慧
人不可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也不可能身在故乡的时候明白故乡的好,失去也是人生一次教育的完整。——董宇辉视频摘抄
和钰蓉
卡尔·荣格曾在自传中写道:“孤独并非源于身边没有人,而是源于无法表达自己内心深处认为重要的事情,或是坚持了某些他人无法认同的观点。” 荣格指出,孤独感始于我们早年的体验,与我们对自我认同的追求紧密相关。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是否真正理解并接纳了自己的独特性,以及是否给予了自己一个安全的空间来表达真实的自我。压抑这些想法和感受可能会让我们产生更深的孤立感。 荣格在他的自传《回忆、梦、思考》中,写道:“自幼我就对世界的运作有着深刻的洞察,这种洞察塑造了我对世界的态度,从童年至今未曾改变。童年时,我便感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孤独,而这份孤独至今仍伴随着我。因为我知道一些别人显然不知道,并且大多数人也不愿意去知道的事情。 我的孤独始于早年梦境的体验,并在我研究潜意识的过程中达到顶峰。当一个人的见识超过他人时,他便会感到孤独。每个人都渴望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他们可以分享内心真正重要的想法和感受。当他们感到自己的声音无人倾听、自己的存在无人关注,或是被他人误解时,他们就会退缩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即使身边围绕着人,孤独感也会随之而来。 当我们的自我认知、信仰和观点不被他人接纳时,就会产生隔阂。我们可能会感到压力,不得不隐藏真实的自己,担心受到评判或拒绝。 这种疏离意味着,我们失去了与那些本可以给予我们真诚联系的人建立关系的机会。 荣格的观点将关注点从外部环境(独处)转移到内在世界(沟通和接纳)。在他看来,完全表达自我不仅是建立真挚联系的关键,更是通往丰富心灵生活的必经之路。 医生、演说家和作家加博尔·马泰在他的著作《正常的迷思:有毒文化中的创伤、疾病和治愈(The Myth of Normal: Trauma, Illness, and Healing in a Toxic Culture)》中,深入探讨了以牺牲心理健康为代价去“讨好”他人的潜在危害。他这样写道: “友善和取悦他人虽然常常受到社会赞誉,被普遍视为美德,但实际上可能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几十年的研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压抑愤怒、优先考虑责任和他人的需求而忽视自己的需求,以及尽量不让他人失望,是导致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地忽视或压抑我们的感受和需求,都会加剧我们的压力反应,这种反应会推动身体产生炎症,最终损害我们的免疫系统。”
赵莎莎
你的第一责任就是让自己幸福
陶莎
有时候,我们会回避自己不想面对的感受, 认为这些感受会让我们变得糟糕, 结果越回避越在内心生长, 枝繁叶茂。 做自己, 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 这些感受也是自己的一部分, 没有好坏之分, 面对这些感受才能更了解自己的需求。 面对这些感受才能实现自我成长。
史冬英
我们每天都要做许许多多的选择,有的选择还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对婚姻的选择,工作的选择。 决定选择的依据是价值排序,以工作为例,你的价值排序可能是收入、晋升空间、人际关系、个人时间,那么在一个高工资但特别忙的工作和一个人际关系简单但论资排辈的工作之间,你就会倾向于前者。 这一点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但我们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价值排序其实是会变化的。 同样以工作为例,有些人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最看重工资,但工作后却慢慢发现自己越来越在意能不能有个人发展,再后来成家了,发现自己又在乎能不能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家庭和孩子了。 正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注意到自己的价值排序是会变化的,所以常常在做出选择后感觉后悔。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事后悔了可以重新选择,损失不大,但有些选择却不是这样,比如婚姻,比如生育,一旦后悔,要么是代价太大,要么是根本已经无法改变什么了,所以请记住,选择时一定要考虑价值排序的变化这个因素。
冯二玲
如果孩子遇到事情,受到伤害,或者是身体受伤,先让孩子把感受表达出来,或是释放出来,比如哭,流泪,喊叫......我们作为父母,给孩子一个允许和空间,允许孩子把感受流淌出来。 社会或我们成长中的习惯是不太允许情绪和情感流淌的,但这又是人,或者说是动物的本能,没有流淌的感受和情绪,都会积压在体内,试着想想你小的时候受过的伤或是委屈,很多家长伙伴还依然会有感受出来,说明这些情绪和感受并没有被处理,孩子也是一样的。 家长先要重视孩子的情绪和情感,给孩子一个允许的空间,当然,这个过程中,我们家长也在学习和成长,学着关注自己的感受,如果有可能,也允许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流淌出来。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