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复盘所感: 家庭咨询中最常见的就是夫妻之间的冷战。对方
张凤琴
复盘所感: 家庭咨询中最常见的就是夫妻之间的冷战。对方对自己视若无物,你在他眼里就是空气,你的喜怒哀乐,通通跟他没有关系,这是一段亲密关系中最残忍的伤害一个人的方式。要知道在一段感情里,忍受不了的就是爱的人的忽视,那比不爱还要痛苦。这种冷暴力对婚姻有着非常大的杀伤力!
0温暖
0回答
#
感情那些事
相关回答
张凤琴
张德芬在解读亲密关系的矛盾问题时曾一语中的: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我们以为对方拥有使我们幸福快乐的钥匙,竟然胆敢不给我们。 这也是争吵原因背后的深层逻辑,争吵的起因总是纷繁复杂,其实背后都是亲密关系双方对爱的诉求得不到满足而引起的。
茅丽英
这么多年我得到一个经验——就是与人交往的时候啊不要去惊醒一个人的无知,你以为你告诉他的是他认知范围以外的事物,而且是为他好对他有帮助的,但是当他发现你的提醒跟他的习惯认知有冲突的时候,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就是要么他觉得无所谓,根本就不感兴趣,你在说废话;第二种可能就是要么他对此而非常的愤怒,而直接用行动就把对方给灭了,让自己保持原状。所以说不要轻易的说出他心智模式里面根本就没有的东西,即使你说的更对、更有效果、更有价值,而大多数人他们都希望你说出来的是他心里本来就有的想法,哪怕是错的、哪怕是愚蠢的,但是那一刻他们管这种东西叫做共鸣。
袁升君
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案例:嘟嘟小时候总是有很多理想,可每当他将理想告诉爸爸时,爸爸总是说“你看你...不是那块料;你...这不现实;...”,有时,甚至还要挨揍,后来嘟嘟就再也没提自己的梦想了...
林史桦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经常有来访者说:“我不想要这么痛苦,我希望自己能像别人那样自有自在,轻轻松松的活着。”这个时候,我往往会对来访者说:“请不要以为别人是光鲜亮丽或轻松自在的活着,我们不是当事人,根本不知道在一个人无限风光的背后,究竟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艰辛,他的过往有着怎样血泪交织的过去。所有的“看似轻松”,可能都是当事人将内心世界的冲突,矛盾与纠结,经过痛苦挣扎和伤心绝望后,在为获得成功而努力坚持,隐忍,追求,精进的过程中而来。” 生命的本质并不简单,实际上,在真实的世界里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困难是隐匿的恩赐,魔鬼的背后是天使。痛苦无情地夺取美好的人生的同时,也让我们有机会经历伤心,从而变得坚强成熟。一个人,内心的痛苦有多深,改变世界的力量就有多强。 就像已故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由于他从出生就被父母抛弃,他总是充满深切的不安全感。他给自己定下了无比远大的人生目标“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当然,可以成为他这样的人不多,我们只需要告诉自己“活着,就有为自己创造更好人生的机会”这样就好。
朱筠舟
好好说话难就难在三点: 1、好好说话是反本能 我们大脑里有三重大脑: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性脑。 面对矛盾时,情绪脑告诉你,要感到愤怒,还以颜色;或者感到悲伤,引起同情。 而理性脑则告诉你,咱们得好好说话,寻求矛盾的解决方案。 比如和亲人吵架时,你的理性小人会告诉你,不该恶语相向:这是自己的亲人,忍一忍吧,理解一下对方。 可是情绪小人则怂恿你:这能忍?他让我不爽了,我也要让他不爽,不然他下次还这样,得给点颜色他瞧瞧。 理性脑力量小,运转速度慢;情绪脑力量大,运转速度快。 因此,好好说话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它调用的是理性脑的力量。 相反,情绪化表达就不一样了,它是我们最原始的本能,力量强、反应速度快、且省力,是我们最舒服的沟通方式。 2、挫折容易引发攻击 戴维·迈尔斯在《社会心理学(第11版)》中提到过一个“挫折-攻击”理论,即当我们预期得到满意的结果,却在行动过程中遇到阻碍时,挫折便会产生,而挫折总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 不能好好说话,往往就来自期望和现实之间的落差。 值得注意的是,攻击行为不一定会直接朝挫折源释放,当知道别人会对这种行为反对或惩罚时,我们会克制直接的报复,将敌意转移到另一些安全的目标上。 这就是“踢猫效应”的由来。 3、情绪化表达会上瘾 戴维·迈尔斯在《社会心理学(第11版)》中还指出,人类可以习得攻击的回报。比如,儿童一旦成功地使用武力胁迫了其他儿童,他很可能会越来越富于攻击性;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情绪化表达是会上瘾的。当我们通过情绪化表达尝到了甜头,会进一步强化情绪化表达的本能。
郝荣
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家长们在培养孩子愿意做家务的做法上可以考虑这样几个方面: 1.应从小培养孩子干家务的兴趣。 孩子还在幼儿阶段时就有一些参与和模仿的本能,大人干什么,他们也喜欢干什么,而且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重心。例如,1~2岁的孩子喜欢将地上的东西捡起来交给妈妈,3岁的孩子喜欢帮助父母拿这拿那,4岁的孩子喜欢摆餐具等等。许多父母在孩子这个阶段总怕把孩子伤着而限制孩子的行动,这样反而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父母应该利用孩子这段时间里对事物的兴趣,引导他们从玩耍转向劳动。例如,培养孩子将脏衣服扔到洗衣盆里,把干净衣服放进衣柜里,把玩具放进箱子里等等好习惯。家长应该很高兴有个小助手而不是累赘,这样孩子也会乐于帮助家长干活。小时候收拾玩具,长大了就会愿意收拾房间,使这些家务劳动变成他们生活中很自然的事,而不是负担,当然他们也就会自觉地去做了。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