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进取心和事业心强的人,更容易出现精神衰竭的情况。 压力

何丽萍
进取心和事业心强的人,更容易出现精神衰竭的情况。 压力和焦虑是当代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学生会因为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感到紧张焦虑,职场人士在参加工作面试、或者业绩要求下倍感压力。 对大多数人来说,紧张焦虑的情绪出现得不是很频繁,负面情绪的持续时间一般也不会很长。 长期地压力过大、思虑过度,不仅会对身体代谢、免疫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损伤,还可能导致大脑功能的衰退。 加拿大多伦多罗特曼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压力过大会导致大脑海马体萎缩,影响前额叶皮层功能减退,患抑郁症和痴呆的风险也会有所提高。 瑞典于默奥大学的一项研究还发现,容易出现“精神衰竭”症状的人们有很多共同的特征:他们的进取心和事业心都很强,对自我的要求很高,而且比较偏执。 研究认为,“精神衰竭”患者的应激激素皮质醇的水平偏高,这种激素的出现与压力感、紧张感有关,它会进一步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对紧张刺激的应对能力。 压力过大,以及压力对应能力的失调,都与“精神衰竭”有紧密联系。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周鹏
那些断不掉的关系,不幸的婚姻,有条件的男女朋友关系,甚至舔狗一样的朋友关系,千百次的想要离开,千百次说服自己又留在关系中。离开没勇气,留下来没有滋养,无尽的耗电。看起来都挺好,走进去千疮百孔。这是为什么,这是在关系满足一个什么呢,要降低一个人活着的幸福度,耗费生命力。肯定有一个无形的暂且称为东西吧。也许这和我们早年婴幼儿状态和母亲状态有关。其一:满足存在的感觉,破坏性关系总比没有关系好,长期被暴力的,突然有那么一天没有挨打,日子像过年,这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现实生活只有你自己知道。给苦难放了糖,喝起来上了瘾。其二:痛苦关系才深刻,我们文化里有一个说法,爱而不得,才最吸引人。讴歌的也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之类的悲剧,让人肝肠寸断,跌宕起伏才过瘾。其三:我们女性好像忍耐是美德是习惯,再难的关系,好像自己忍一忍就过来了,甚至很多前辈去分享也是让一方忍。只要够忍够坚定,早晚会知道你的付出的。其四:想证明自己,通过留在关系中,证明自己是好的,有神一般的欲望,去拯救一个人,证明自己和满足被需要的感觉,没办法面对真实的自己。关系没了,自己就没了。自己的底线一直被挑战。也许你还有很多解释,总之了解自己,就有希望走出自己的桎梏。

何文
心理学教材上有两个名词——“内归因”和“外归因”。 内归因和外归因是什么意思呢?我举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 如果我犯了错误,然后说我犯错误是因为我自己的过失,这就是内归因的一个例子; 如果我犯了错误,然后说我犯错误是因为外界环境对我要求太苛刻了,这就是外归因的一个例子。 那么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应该多采取内归因还是外归因呢?我认为在不同的情境和事件中我们要采取的归因方式应是不一样的哦!(当然这只是我自己个人看法而已哦,但是我们要发展出一些心理的适应能力,这是没有错的)。 —————————— 下面图片里的图2这个研究文献非常有意思啊: “高阶层者过多强调个人能力、努力对财富的影响,而忽略了外部环境的作用,源自一种精英的傲慢”——这句话可不可以解读为:某些看似高大上的人物成功了,就把自己的成功,过多地归功于自己这个人非常有能力也非常努力,却忽略了自己成长为现在这个人,并不仅仅因为自己?(我其实知道我是不能这样解读的,我还没有做研究证明这个。) 但是多嘱咐一句哦,一个人自己如果完全、彻底地躺平了,那是肯定不会高大上的哦。 —————————— 但是下面图片里的图3这个研究文献也非常有意思: 图3这个研究文献除了说明社会权利高的人倾向于内归因之外,还说了“社会权利和社会阶级之间呈现了显著的正相关”。 是不是觉得信息量很大? 最后留一个互动小问题:你认为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先生”是相对更擅长内归因,还是外归因呢?为什么他是内归因或外归因呢?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