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一直生父母的气、想要父母有所不同的人,活在一种希望而非接
那晓旭
一直生父母的气、想要父母有所不同的人,活在一种希望而非接纳的状态中,底下潜藏的是依赖和期待。基本上,他们视自己为受害者,这让他们处于一种无力的状态,因此也就否定了改变的机会。他们将焦点放在自己得不到的爱上,既无法看清已经得到的爱,也无法接受已经得到的爱。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冯二玲
第630天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如果一个人学会合理地拒绝,就能减少生活中90%以上不必要的麻烦,避免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其实,我们人生中大多数麻烦,都来自于不懂拒绝。喜剧大师卓别林曾说:“学会说不吧,那样你的人生将会好得多。”学会说不,学会拒绝,为自己而活,才能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杨宝英
知其荣,守其辱,就是万事要留一步。明白光荣背后一定有不光荣,成功背后一定有失败,上台一定有下台,天亮一定有天黑。人生就像一场戏,登台时众星捧月,下台时平淡庸常。因此人要懂得淡泊谦卑,安于人生中悲辱的一面。
黄关一
思考就是记忆的反映,记忆则是过往知识和经验的结果,而那些知识和经验都是局限的,因此所有的思考都是局限的。 头脑就是记忆、经验和知识的残留物,它经由这种残留物在说话,它通过那个背景在交流。如果头脑通过语言交流着一个它所记得的经验,那么这种回忆中的经验就是局限的,它不再是一个鲜活的和运动着的事物。 我们有没有可能不交流过去,而是交流那种每时每刻的体验和鲜活的事物呢?毫无疑问,这是可能的。那就是处在一种直接体验的状态中,对正在体验的事物没有任何局限的反应,然后用语言来交流,不是交流过去的事物,而是交流那个正在被直接体验的鲜活事物。
谷振强
你无法避免生活中的压力情境,但是你可以控制自己对它们反应
张凤琴
小的时候,动不动就要闹着离家出走。 背着小书包,包里塞几块钱零钱、一点小零食、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哪怕只是跑到家楼下的石墩子上坐半天,都觉得自己做了件颇了不起的事——一次小小的“反抗”。 长大后,常常试着回忆,那时候的自己在想什么呢?大概是在想着,要快快长成大人,然后就能拥有自己真正的“自由”吧。 只是,长成大人,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就实现了的事;但“自由”却不是。 成人社会里的我们,反而被更多的无力、无措、无可奈何包裹;工作、家庭、社会……各种琐碎的限制,令我们越来越抽不开身,就连小时候那样“离家出走”一下,都成了件要权衡利弊和时间分配的事情。在某些这样的时刻,或许—— 大家也想过“出走”吧? 也想过能抛掉这束缚着我们的一切,去遥远的地方“逃离”吧?当我们产生这些念头的时候,就是上天注定我们应该“离开”,应该“出走”的时刻。 你有过这样的时刻吗?
罗丹
may the fire within keep you forever warm.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