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常常表现出的另一种“自我中心”。此时

侯依黎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常常表现出的另一种“自我中心”。此时,他们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观察世界、分析问题,他们会对权威提出批评,表现得叛逆,但是又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这会导致他们出现两种关于自我和他人关系的认知扭曲。 一种认知扭曲是想象听众。青春期个体会认为自己是他人注意的焦点,别人总是在关注他们。因此,他们可能花很多精力于衣着、打扮、外貌上,以获得他人对于自己好的印象。但实际上,他人并没有如青春期个体所想的那么关注他们。 另一种认知扭曲是个人神话。青春期个体会认为自己具有出众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例如,他们会认为别人打架会受伤但是自己不会,他们会认为别人考试作弊会被发现但自己不会。他们总觉得自己能逃离法律甚至自然力量的制约,因此,会做出很多冒险行为。 青春期的个体在认知能力上已经发展成熟,有能力去考虑他人,只是他们不愿意去考虑他人,从而表现出自我中心。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洪君玉
自我状态在现象学层面可以描述为一个连贯协调的情绪系统,在行为方面可以描述为一组对应的行为模式。从更实际的角度来说,自我状态是一个伴随一系列相关行为模式的情绪系统。 每个人的自我状态都是有限度的,其反映的是一种心理现实,而非一个特定的角色。自我状态可分为三类:①类似于父母的自我状态;②一种对现实自主、直接、客观评价的自我状态;③一种可以反映人类古老经验、从童年时期留存下来、仍然活跃的自我状态。 从专业用语来讲,这三个类别分别被称为外在心理、现今心理、早期心理的自我状态。再从日常用语来讲,它们一一对应的是父母自我状态(Parent)、成人自我状态(Adult)、儿童自我状态(Child)。 在生命中的任一时刻,社会群体中的每个个体不仅会表现出“父母”“成人”或“儿童”的自我状态,而且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准备着从一个自我状态转换到另一个自我状态。 那是你的父母自我”意味着“你现在的心理状态/姿态/措辞/情绪反应等与你的爸爸(或妈妈)一致”;“那是你的成人自我”意味着“你刚刚对当下的情况做出了一个自主、客观地评估,以一种不偏不倚的方式陈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察觉到的问题/总结出的结论”;“那是你的儿童自我”意味着“你表达情绪的方式和意图就像个小孩子”。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