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本周工作时间 上午9:00-11:00 下午3:00-
邢庆云
本周工作时间 上午9:00-11:00 下午3:00- 5:00 晚上8:00-10:00 其余时间敬请留言
0温暖
0回答
#
心理咨询
相关回答
杨飞
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挺好!
彭水明
成年人的爱情不仅需要缘分,更需要学习,需要经营,需要不断地了解对方的真实需求。
王玲
以无为之心,做有为之事, 望可望之事,待可待之人; 不要活的太明白, 做个快乐的人, 看淡所有的人和事, 惜我之,我惜之。
王坤哲
今天在公交车上,听到两个人谈论一件事情,讨论的是网上的一件事情,一个人开车走到路口,指示灯是绿灯,距离变红灯还有11秒的时间,本想加油冲过去,没想到自己的前车突然急刹车停下了,导致这个人也来了个急刹车,但这冷不丁的事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人下车质问前车司机为什么突然停车,前车司机说“没有为什么,就是不想走”,这人于是气愤地拔下前车的钥匙扔到了一边。 事件中,按照常理,还有11秒的时间变灯,一般人基本都会开过去,因为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导致了现代人忙忙碌碌,相信没有几人愿意把车停在路口观察行人。但那个前车司机的做法着实令人意外,居然愿意这样做,并且他的回答也很令人意外,居然是“不愿意走”,言外之意,我想走就走,不想走就不走,别人管不着!亦即规则对我是没有用的,我也不用顾及别人的感受,我的行为完全凭自己的意愿。 当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的时候,基本就可以断定,这个人属于自恋型人格了。因为他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关注点永远都在自己的身上,当然这个关注地程度是有所不同的。自恋的人不只具有这一个特点,还会有“我是独特的、我比别人高人一等、我就应该受到特殊照顾……”等等其他特点。 好,今天到这,下次续聊!
张芮宁
定律一:成为自己 定律二:我们天然就是一个精神胚胎 定律三:关系胜于一切 定律四:多一只心灵之眼,看破关系的迷雾 定律五:幸与不幸是你主动实现的 定律六:答案在你心中
王毅争
在探讨“人为什么活着”这一深邃的哲学命题时,我们不妨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一番细腻的解读。首先,人的存在,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存活,更是社会身份的体现,是他人眼中的自我,以及自我实现的不懈追求。 社会身份与他人眼中的自我 在社会心理学的框架下,个体的社会身份是由其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和群体成员身份所构成的。这些角色和地位不仅定义了我们在社会中的职责和期望,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在他人眼中塑造一个积极的形象,这种社会认同感是我们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自我实现与个人成长 根据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人类需求的最高层次,它关乎于个体潜能的实现、创造性的追求以及个人成长。个体通过设定并追求个人目标和抱负,不断探索和扩展自我,这一过程本身就是生活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互动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满足人类情感需求的重要途径。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我们不仅获得情感支持和社会资源,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还能通过情感交流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合作与竞争作为社会互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推动着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 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 个体在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同时,也承担着对社会的责任。工作、创造和学习不仅是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也是对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方式。道德和伦理规范指导我们的行为,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社会成员。 精神追求与内在平和 除了物质需求,人类还有精神层面的追求,如宗教信仰、哲学思考等,这些追求能够带来内在的平和和满足感。内在动机,如好奇心、兴趣和激情,驱动我们探索未知,追求个人兴趣和爱好。自我反思则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发现生活的意义和目的。 综上所述,人为什么活着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它涉及到社会身份、自我实现、人际关系、个人价值、社会责任以及精神追求等多个方面。作为心理学家,我们鼓励每个人在这些方面寻找自己的生活意义和目的,以实现一个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人生。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