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每做一件事,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别人会怎样看,人生中几乎有

那晓旭
每做一件事,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别人会怎样看,人生中几乎有一半的麻烦与困扰就是来自于我们对行动结果的焦虑上。

1温暖
0回答
冯二玲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华燕
当陪孩子做作业时,总是会出现那些说教和责怪的话,甚至会愤怒或者情绪崩溃,尝试去理解自己情绪失控背后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 一、发火是因为孩子不符合“我”的理想化期待 首先,源于“我”对做作业有一些理想化的场景,比如孩子回家后会自动把作业拿出来,并在晚饭前自己把作业做完。有了理想化的期待,就会有相应的要求,会过度关注每一个细节,而现实情况往往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比如:孩子回家后并不会自觉做作业,甚至反复提醒以后还是做别的事情;孩子不知道作业是什么;孩子打开书本,虽然上课学过,还是不认识书上的字;孩子写字头太低了,握笔姿势不对,笔画顺序也不对;作业没做多久,孩子躺在了椅子上,或者自己跑去拿东西吃… 每当这个时候,“我”会无意识地想要去纠正他的行为,使之符合“我”的期待,头脑里会出现很多“应该”:你“应该”知道作业是什么;你“应该”先做完作业再去玩;而且,“我”会期待在纠正他以后,他就立刻能做到。可现实往往不是做不到,就是孩子会有情绪,觉得妈妈一会儿叫他这样,一会儿叫他那样,很烦,然后拒绝去做。 比如,学拼音和算数,因为他没有任何基础,“我”就在一旁教他,发现反复教了以后依然不会,“我”就会不耐烦。这时候的理想化期待就是“你应该在教了之后就能学会啊”。 “我”还有一种很隐秘的期待,就是“我”牺牲了自己的时间,来陪你做作业,你应该要满足“我”的期待。 二、发火是因为自己和孩子之间未分化 在陪伴孩子作业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一句话,就是“你怎么不像我”。这是小时候妈妈的经典语录。现在想来,“我的孩子应该像我”,这不仅是理想化期待,还是未分化的体现。原来,“我”并没有真正做到,把“我”的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看待,去对待,去理解。

赵娜
今天推荐一篇爱自己的祈祷文,每天念一遍,让接纳自己,爱自己的信念和美好感觉,慢慢滋养你的生命。 自己,接纳自己的祈祷文 我努力做到最好,但我不要求十全十美。 我接受不够完美的我自己, 我不必事事要求完美, 我不需要做出让别人喜欢的样子。 我不再把能量浪费在“别人会怎么看我”上, 我做我自己,我接受我真实的样子。 我接受我的每一个感觉,不管是好的是坏的, 我开始学着爱自己! 我不再批判自己做得好不好, 我不再处处与别人比较, 我不再活得那么辛苦, 我做真实的我自己! 我不再为别人而活, 我不再为面子而活, 我做我自己的主人! 我活出我自己, 我是最特殊的人, 我是世界上最独特的人, 我是最真诚的人! 我可以做自己, 我爱我自己, 我是最善良的人! 我乐于分享, 我乐于助人, 我满意我自己, 我接受丰足与爱。 我接受我还有情绪, 我接受我还有愤怒, 我接受我还有怨恨, 我接受我还无法做到无条件接纳一个人、爱一个人。 我接受我还无法原谅某一个人, 但是我正在努力学习爱, 爱已经起步了。 我的未来是安全的, 我是安全的, 我是可以放轻松的。 我可以信任生命, 我让自己成为接受的、开放的, 我不必和别人比较, 我可以做自己。 我接受这样的我, 我接受所有对我有益的事物, 我努力于敞开我的心, 我对一切事情表达感激, 我接受爱, 我值得被爱, 我可以享受生命。 我值得享受丰足与爱, 我曾经被负面的念头支配了好多年! 我决定摆脱它了!我一定做得到! 我此生的目的是学习无条件地接纳自己、接纳别人。 世界上(指现象界)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完美的人并不存在。 我爱此时此刻的我自己,我爱每一部分的我自己,包括我的光明面与黑暗面。 我接受失败泄气的我自己,我也接受成功荣耀的我自己。 我接受过得不好的我自己,我也接受过得很好的我自己。 过去我不满意我的外表,我不喜欢我的○○(如塌鼻子);我不喜欢我的○○○(如粗腿);我原谅我过去不爱我的○○(如小眼睛),现在我接纳它们了,现在我原谅并接纳它们长的样子。我接受我自己长得不够完美。我接受我的外表,我爱我的身体,我接受我的每一部分(把你最不能接受自己的部分逐一说出,逐一跟它们说:我爱你、感谢你)。 我释放我的旧伤,我不再惩罚自己 我不再自我贬抑,我不再批判自己。 可以在人前表现我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