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自由与爱是并存的。 爱是不要求回报的, 甚至不感觉你给予
王欣梅
自由与爱是并存的。 爱是不要求回报的, 甚至不感觉你给予了什么, 只有这种爱才能使你了解自由。 只有那些了解并消除了内心依赖匮乏的人, 才明白爱是什么,才能获得自由。 ——克里希那穆提
0温暖
0回答
#
一句话描述你现在的心情
相关回答
谭丽梅
如果在一段足够长的心理咨询过程之中,作为来访者感到的是一直很舒服,甚至觉得只有在咨询师这里才会感到舒服。那么,说明咨访关系还处在高度理想化或者强烈的依赖阶段。 心理咨询中的一大部分工作,是要去体会、意识化咨访关系中产生的各种情绪体验。而理解了这些不舒服,同时也会因为咨询师的反应跟来访者早年的客体和目前身边的人的不同,让来访产生新的情绪体验,以慢慢改写来访者内心的创伤体验的感觉以及情绪反应模式。 这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痛苦的、持续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中同样也充满着内在的怀疑和不安,咨询师做到了,理解了来访者,因为这是来访者不熟悉的情绪体验和模式,来访者内心里是不相信的、或者觉得总也是不够的。而咨询师也是个普通人,做到了一百次,偶有一次没做到或者说没理解到,来访者立刻觉得这次没做到才是真的,“你原来只是因为是个咨询师,是个专业人员,技术性的做到了,而你的真人是不会、不想理解和回应我的……” 在一段长期的咨询过程中,这个过程要经历过数次。渐渐的,来访真正能够哀悼早年缺失了的回应的那个完美的客体,是永远也得不到的了。那是一个更加痛苦和哀伤的过程(能够哀悼和哀伤,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成长的能力)。渐渐的,才能真正开始为自己负责,为自身的情绪和感受负责。 这个过程是对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的考验。一些未被意识和觉察的不舒服常常会成为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卡点。持续的咨访互动中会激活大量的双方彼此的情绪和感受,咨询师需要持续不断地觉察:这些不舒服对来访者而言意味和重复着什么,对自己而言意味和重复着什么,专业上也叫做理解移情与反移情。 把自己的被激活的部分能够意识化地放在一边,面对来访者的情绪和感受,这是咨询过程中的难点。 老话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心理咨询的过程犹如人生的过程,不舒服的比例也会很高。 面对和体会不舒服,理解不舒服,尊重不舒服的存在,聆听不舒服背后的声音,跟不舒服的体验深入连接,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自己,让不舒服的情绪和感受流动起来,不再受控于不舒服的情绪和感受体验,我们生命的局限性会更拓宽和松动。
李萍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具备的「依恋模式」通常是建立和维持一段关系的核心。依恋模式在童年早期就已形成,但会在我们的亲密关系中表现出来。 比如,如果一个人的父母经常表现得分离或拒绝,就可能让孩子形成一种「回避型」的依恋风格,会认为「我不需要任何人,我是独立的」。在亲密关系中的 ta 可能会把伴侣推开,在争吵中退缩,不愿分享自己的感受,在亲密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停止发消息,不愿对关系做出承诺。 虽然我们不能从一小部分人的约会行为样本中确定一个人的依恋类型,毕竟这是非常复杂的领域,需要适当的临床评估。但我们仍然可以据此看出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安全、焦虑或回避的依恋倾向。
那晓旭
多要求自己,就会更加独立,少要求别人,就会减少失望。 宁愿花时间去修炼不完美的自己,也不要浪费时间去期待完美的别人。
彭保云
节假日过后,被告知“假期”继续延续。 心里真有感觉被冒犯到。
赵莎莎
可以不懂摄影,但一定要记录生活,拍的不好没关系,没记录下来才可惜,因为很多事情之后已经不能凭空想象起来了,当按下快门那一刻时间就已经暂停了,照片的意义在于把一瞬间变成永恒!记录会让回忆变得更加丰富,照片也将是快乐的证据。最有意义的就是当你回看的时候,回忆起当时的心情,它会让回忆变得更加具体,变得更加鲜活,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记录生活呢!
王义丽
【用生命去体验世界】诗不是那些站在生活之外、活在苍白的想象中的技术崇拜者,本身应该就是在生活之内,在人性之内的。只有站稳在生活之中,才有写作的基础,也就是说,若没有对自身当下处境的敏感,再先锋的写作也只是一个姿态而已,没有任何真实的价值。我更愿意相信,文学深刻地与生活相联,写作所要反抗的是生活中庸俗的趣味和空洞的虚无,而不是反抗整个生活本身。诗人和作家对理想的向往,也应该结结实实地从我们脚下的大地上生长出来,它也许并不是那么崇高和激动人心的,但它却是牢固的,人性的,现实的。文学是掌握和理解现实的,而不是为了疏远它。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