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当暴风雨过去, 你不会记得自己是如何度过, 你甚至不确定
王欣梅
当暴风雨过去, 你不会记得自己是如何度过, 你甚至不确定 暴风雨是否真正结束, 但你不再是 当初走进暴风雨里的那个人。 这就是暴风雨的意义。 ——村上春树
2温暖
0回答
尤四海
温暖了
相关回答
胡星星
为什么男/女朋友那么难找? 既没有一见钟情的魅力 又没有日久生情的能力
孙海霞
《觉醒之旅》 2022.6.8 像一棵树那样休息 荣誉、责难、得到、失去、快乐、痛苦,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来去如风,如果想要快乐,像一颗大树那样去休息吧。 ——佛教教义 听到佛教徒的谆谆教导,我们都心有所悟。但是当我们面对责难、失去、痛苦时,我们就会将教导抛之脑后。可是,这个时候恰恰是我们最需要佛的智慧的时候。 没有人愿意卷入生活的旋涡,虽然我们希望能够避开人生的种种苦难和不幸,但是,其实在人的一生中,谁也无法避免。 如果我们避开人生的困难,我们的生命就无法完整,就好像一棵树,永远都无法恣意地向天空生长。如果我们过于纠结在痛苦中,不能自拔,那么我们也无法走出困境,就好像一棵大树无法走出暴风雨。 其实,大自然的风暴来得快,去得也快。大树的优雅在于它没有人类的双手。人类需要学会何时伸开双手去求助,何时将双手放在口袋里耸耸肩一笑而过。
【心灵练习】 *站在一棵大树旁,去感受树的智慧。 *当你感到大树在风中摇曳,去感受自己曾经经历的荣誉和责难,让自己像大树一样,任由风吹过,却坚定不移。 *深呼吸,去感受得失像风一样吹过你,将自己的心打开,像一根强壮的树枝那样。 *放慢呼吸,感到快乐和痛苦像风吹树叶沙沙作响,而你却像一颗大树一样安然无恙。
李萍
所有的爱都指向亲密,唯独父母对孩子的爱指向分离。父母越是爱孩子,孩子走向分离的时候就越容易,但当这份爱很匮乏时,孩子的离开,就变得难了很多。 当我们想给另一个人爱的时候,需要问问自己,我对他做的,是增强了他的自我,还是破坏了他的自我?是让他变得强大自信,还是让他变得虚弱自卑? 放到分离与个体化的阶段,养育者需要切记孵化的隐喻,要尊重孩子周围是有一个壳的,最好是提供孵化环境,让孩子从内破壳而出,而不要从外部去破壳。 孩子越小,这一点越重要。特别是在分离与个体化期,孩子已经开始展现他们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地盘感,他们不仅总说“我”,也常说“我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这个边界意识,特别是整天和孩子朝夕相处的妈妈或其他类似妈妈这样的养育者。 心理学家荣格说,母性总是指向融合,所以让母亲这么做不容易。但当母亲能做到时,这对孩子来说会是一个巨大的祝福,因为这意味着,孩子在生命最初就被允许,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来,他的地盘、他的边界是被允许的。 对母亲来讲,能做到这一点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母亲有自己的自我,有自己的世界。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她必须去照顾孩子,当随着孩子能力增长,母亲会自然而然地后退。对于没有自我、没有自己世界的母亲来说,这会是一个大难题。这样的母亲,更容易舍不得孩子与自己分离,那会让她们感到失落。
王冰冰
王阳明说:行到极处便有知,知到极处便有行。只有知行合一,才能过好这一生。
冀锐敏
孩子是如何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也就是如何长成成年人的? 孩子到青春期开始尝试跟父母分离,这个时候父母需要涵容孩子的攻击性,因为攻击性跟探索世界、对新鲜事物好奇有关,父母要被孩子所用,接受孩子的情绪,帮助转化之后还给孩子,反反复复进行沟通,孩子就获得跟客体、跟外部世界的链接。 在孩子的幻想世界里面,他的暴怒会毁灭这个世界,结果父母不光承受情绪,还反复沟通,还充满好奇地陪伴着她,这个时候孩子才能明白,“原来在我的幻想世界之外,还有一个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成年人的世界”。这样的互动体验之后,孩子才能够成为跟父母一样的成年人。 咨询师有一点类似于父母的功能,通过设置告诉来访者,我负什么责任,你负什么责任,既关注内在结构,又关注外在因素,不断摆荡,把来访者带到外部世界,当咨询师认真对待个案的时候,来访者逐渐也学会认真对待自己。 咨询的过程保持跟来访者的链接,内心对来访者的经验世界保持开放,跟随来访者的情绪主线,倾听是什么触发了情绪?背后的体验是什么?怎么样的早年愿望?此刻她跟自我的哪个部分连在一起?怎么从沉重到轻快的?使用什么防御? 通过这样的过程,慢慢帮助来访者独立走人现实世界。
李木秀
个体越被充分地理解和接纳,他就越容易摒弃那些他一直用来应付生活的假面具,就越容易朝着面向未来的方向改变! 因为内心防御放下来,更多的自我的、自然的流动会产生……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