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流行成功学,那么为什么听了那么多的成功人士讲座、读了那么多的成功学书籍,即使照葫芦画瓢,大多数人为什么依然不会成功呢?
今天听了一个故事,我觉得非常有启发。二战时期,美军统计了作战飞机的受损情况,他们发现,返航飞机各个损伤部位被击中的弹孔数不同。这些飞机发动机部位的弹孔数最少,机翼的弹孔数量最多。于是有人提出,要赶紧加固飞机机翼,因为这些部位更容易受到敌方炮火的攻击。
可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沃德教授立即否决了这个方案。沃德教授是一位统计学专家,他应军方要求提供相关专业建议。沃德指出,应该强化的不是机翼,而是发动机。从理论上讲,飞机各部位的中弹概率应该是相同的。发动机部位的弹孔明显偏少,只能说明:那些被击中引擎的飞机大多没有返航。
听到这,你是不是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是的,有时候想当然的往往是错误的。上面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总结为“幸存者偏差”,因为军方只看到幸存下来的飞机,却没有意识到它们只是一部分数据,不能反映飞机受损的真实情况。
放到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以前的老物件几十年了还好用,现在的东西质量太差了。而实际上,那是因为能用到现在的老物件肯定都是好用的,不好用的早就被扔了。还有,一件东西我们不需要的时候,它经常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需要的时候,却总是找不到它。那是因为绝大部分时候我们都不需要它,所以它出现在我们不需要它的时间当然更多。
放到现在流行的成功学来说,人们常说,打工不如创业,创业更容易走向巅峰。而真相是,大部分创业者都赔的血本无归,但是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和大众分享他们的故事。而仅剩的成功者,其故事总是被各种包装和流传,所以我们只记住了他们。比如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乔布斯的故事,他们都在大学退学创业成功了,难道是说明退学创业是一条成功之路吗?其实,更多的退学者都平庸的过了一生,但他们默默无闻,被人们忽略了。
所以,很多时候,当我们做判断时,请先考虑下,我看到的是全部吗?那些我看不到的,会告诉我不一样的结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