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孩子闹矛盾,家长上门讨说法,家里只有孩子老人怎么办? 根

孙磊
孩子闹矛盾,家长上门讨说法,家里只有孩子老人怎么办? 根据杭州日报报道,十月八号,江苏南京一男子疑似因儿子在幼儿园被同学尖锐物品戳破了头皮,家长上门讨说法,怒删扇五岁小孩引发全网热议。这位南京男子为某医院的骨科医生,从网上的监控视频看,男子坐在小孩的正对面,刚开始还在训话,突然情绪激动一巴掌就将孩子扇倒在地,事后并道歉说因为没忍住。孩子爷爷愤怒,欲拿凳子砸他,被男子推倒在地,导致骨折。目前,因涉嫌故意伤害罪,男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这样的结局是两个家庭的悲剧,打人的父亲被拘留,而欺负别人的孩子也将留下深深的心理阴影,以暴制暴不解决不了问题。 我们也希望上面的悲剧不再发生,那如果再有类似情景,怎么办? 我们首要注意的是:先设法保护好孩子再解决问题。 不要让孩子直面愤怒的家长,让孩子呆在卧室或者其他房间,或者将孩子搂入怀中,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第二,老人可以先道歉,安抚愤怒的家长,同时联系成年人家长回来处理; 第三,我们要知道一个道理,家长不要替其他家长管教孩子,同时家长也管好自己的孩子,不要去随意欺负别人。 最后,家长和家长之间公平多话,面对和解决矛盾;家长也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间去化解问题。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罗永丽
沟通是一种交流过程,本质上是大脑内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它不仅仅是分享一些特定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与他人产生连接,融入其内心。也就是说,沟通时内容交换固然重要,沟通过程中与他人互动的意义也很重要。因为当我们进入这种交流过程中时,我们彼此之间就建立起了心理连接。 沟通的方式大致有三种,今天我们要来说一种错误的沟通方式及其带来的后果,这种沟通方式就是非适时沟通。 在非适时沟通中,我们可能经常会询问,评价,然后试着去改变。 询问是指用一种假设的语气质问某人经历了什么,这种行为往往带有一定的目的,并且希望得到预期的答案。比如:一个孩子比较害羞,不善于社交,进入一个新学校后你有很多的担心,于是他一回到家你就急着询问“今天和同学一起玩了么”,尽管你是为了帮助孩子,可是对于敏感的孩子来说仍然会倍感不适。 评价是指对对方经历中对或错的判断。有时候,这种判断来自我们自身固有的心智模式。而通常情况下,我们可能意识不到这种内在的心智模式,也意识不到由他们产生的心理偏见。即使我们已经努力的接收对方的信息,也还是会对孩子一些异于常人的观点,想法,甚至行为感到不满。我们的话语或者问题自然而然的会流露出对孩子的失望,此时,孩子既不能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也更加不可能提升自信。 询问和评价后,我们会对孩子做出回应,如果我们的回应在于急切地想改变孩子的某种状况,就会失去融入孩子,与孩子进行协调沟通的机会,此时的我们无法和孩子建立心理上的联结,极有可能和孩子之间就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最后,孩子和父母都有可能感到恼怒,充满挫败感,相互之间疏远和隔阂,孩子也封闭心门,不再乐于探索新事物。另一方面,试图强行改变孩子的问题,不仅不尊重他们的内心想法,也不会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换言之,不要试图改变孩子的性格,而要试着融入孩子,保持思维开阔,努力理解孩子的内心。只有认识和接受孩子的脾性,才能知道如何给予孩子帮助,让孩子慢慢获得与他人接触的勇气。有了父母和孩子心理上的融合,以及父母对他的支持和理解,孩子也才能更有安全感,才更有勇气和力量去面对世界,也更愿意尝试新事物。

王义丽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