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久而久之你跟他进行了半年一年的治疗,每周一次或者每周两次

张凤琴
久而久之你跟他进行了半年一年的治疗,每周一次或者每周两次,非常固定。他慢慢在内心去跟你形成一个非常稳定的关系,这种关系以后对来访者就是他内心的一个资源。 或者未来哪怕来访者离开治疗,他有时候生活中碰到什么样的困难,他就会想到我曾经跟仇医生,我们一起做过这样的一个治疗,这个时候仇医生会怎么跟我说,仇医生会怎么看着我,这就是一个非常内化的好的客体。 当然设置还有很多其他的意义,比如说有时候是体现了俄狄浦斯三角关系,一个代替父亲的角色的位置。 因为我们有时候在治疗当中,治疗师跟患者很多时候会像一个母亲跟婴儿之间的关系,但大家知道一个健康的关系是什么?一定要有第三者,有父亲。 那设置是什么?它是一种规则。 你们知道父亲也代表一种规则,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讲,设置会在我们治疗中将二元关系拓展成俄狄浦斯三角,对来访者是有帮助的。 那么总结来讲,我讲设置它是什么? 1、设置是治疗的前提。设置首先是提供一个安全的保障,一个工作的前提条件。 2、设置像治疗当中的一把尺。可以对治疗进程,来访者内心的一些情绪或者冲突的变化,做一个间接的反应,让我们籍此对来访者进行分析。 3、设置本身有治疗作用。稳定的设置,就像还原早年母婴之间一个非常可靠、保持性的关系。 4、设置还有象征的意义。它可以像一个父亲、他者。 所以我们讲的一个治疗,无论是做动力学治疗,还是做家庭治疗,还是做CBT治疗,都是会要有设置的。 上面是关于设置这个部分的分享。 ~~~~仇剑崟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段雅坤
以前女儿很乖、很听话,现在变得不怎么听话了。母亲以前的教养方式如命令和要求就不再起作用了,现在需要学习平等对话和协商了。母亲和女儿之间不仅在恋爱这件事情上有冲突,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存在冲突。要想解决母子间的冲突,改善亲子关系,这就需要进入中间信念阶段的咨询。 中间信念包含态度、假设和规则三个部分。从上面的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母亲对女儿不听话这件事非常敏感,一旦女儿不听话,继续恋爱,母亲就会有"恋爱影响学习,前途会被毁"的想法,这可以概括为"女儿不听话是很糟糕的"(态度)。她发现女儿不听话,继续恋爱的时候,就想到了命令和威胁的方式﹣﹣要给女儿转学拆散他们。这可以看得出来,她的行为准则是"我必须想办法让她听我的"(规则)。为什么母亲必须要让女儿听话呢?她认为:"如果女儿听我的,未来就会好。"(积极假设)"如果女儿不听话,未来就糟糕。"(消极假设)上面四句话具体是怎么得出来的,请大家看后面相应的章节,在这里就不做阐述了。 依贝克的观点,在态度、规则、消极假设和积极假设中,最重要的是消极假设。母亲与女儿在恋爱及其他方面发生冲突,其重要的原因是母亲担心"如果女儿不听我的,未来就很糟糕",即消极假设在其中发生了重要的作用。故此中间信念的咨询主要围绕消极假设而展开。 中间信念的咨询,是认知行为治疗师运用相应的技术,让母亲认识到: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女儿不听自己的,女儿自主也能够发展得挺好,未来不会糟糕。一些情况下,母亲可以通过与女儿平等协商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的方式来处理问题,特别是在女儿还不具备相应能力的时候,母亲还是需要让女儿听从自己的安排。这样,来访者就修正了以前的消极假没﹣﹣要求女儿一切听从自己的,现在变成了在有些情况下女儿需要听从自己的这个适应性的新假设。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