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今天有个同学分享了一篇一区核心刊的文献,讲的是青少年的亲
李静
今天有个同学分享了一篇一区核心刊的文献,讲的是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做好事)和同伴关系(友谊)的研究。 结论总结是: 1.做好事越多,朋友越多 2.做好事越少,朋友越少 3.但是,做好事过于多了,反而朋友会变少 4.双向关联显示,朋友少的人都是不爱帮助人的人 5.但是,朋友多的人却不一定都是乐于助人的人。 所以,总体来讲,学校里面也是小小的社会,和成年人一样,学生在学校也有一定程度的社交属性,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一点,不只是成绩好就行。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邓洁
很多人为了逃避困境或孤独而结婚,但婚姻不能减轻个人的痛苦,也不能消除孤独。事实上,婚姻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们会发现婚后的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该失望的时候,还是会失望。 其实婚姻更像一场战斗,伴侣双方就是战友,他们需要共同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有时还需要相互包扎伤口。
张万青
空气中弥漫着金钱的味道,把事情做好了,按照需要去拿就行。
马汝海
家庭的稳定是孩子在外闯荡的最大依仗
彭充
所有人都可以在心理咨询中获益,但这不并等同于所有人都需要心理咨询。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什么呢?是动机,我认为认同心理咨询能够帮助一个人成长获益是个必要前提条件,不仅仅是来访者需要,咨询师更是需要。这是我们的基本发心,没有它,咨询师会丧失职业敬畏和专业精神,会漠视错误,会将其作为狭隘的精神满足或商业追求。 其次,我们要明白心理咨询这件事要促成什么。尤其是针对形形色色,不同人格,不同社会面貌,不同期待的来访者时。就像前面所说的,如果一件事情能让所有人类群体获益,那么它必然可以量化一些“获益性的指标”,如自我了解,人格完善,关系模式改善/改变,社会功能增加等。 我认为心理咨询本质上就是在做一件事:让一个人在促进性的关系里获得自己无法独立实现的心理成长。这样我们就可以简化出两个必要元素:关系和成长。但关系本身不代表成长,关系只是不可或缺的前提,心理成长是个复杂性过程,需要诸多技术要素能在对话和互动中恰到好处的识别和干预。 很多人都在强调关系,却不知道关系为何重要,关系绝对不是简单的陪伴,因为咨询师的陪伴肯定抵不过一个可以随时应答并给予现实回馈的朋友或亲密伴侣。 关系甚至不仅仅是理解,但理解可以帮助建立关系。一个人为什么愿意付费呆在一段关系里?那一定是TA体验到了一些大于自己支出代价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又是现实关系所不能提供的。 这样的东西是什么呢?是预期。预期是一种对未来自我的承诺,这种承诺不仅仅是关系体验带来的情感性反馈,还有理性上对这件事最终能带给自己什么的清晰认识。所以咨询师在咨询关系里要不断的消除咨访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为咨询师认同的价值,在来访者那里未必等价,有时候咨询师做了对的事情,却往往因为来访者感觉不到这份价值,最后选择放弃咨询。 但咨询关系最终能达成让来访者心理成长的部分,却是另一样东西:心理发展空间。这是个很抽象的表达,但它真实存在。现实关系之所以难以促进成长,就是因为它具有心理排斥性。它要么是满足的,要么是挫败的,或者在修复时不伴随深度的心理省察过程。现实关系并不欢迎心理分析式的体验,因为分析否定着现实所肯定的真挚。By the way,如果你想破坏现实关系,就分析它吧。
吴容珍
作为父母如何才能知道孩子感受到被忽视了? 孩子渴望关爱、理解和支持。 当孩子试图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遭遇的往往是冷漠的回应或简单的敷衍时,这会让孩子感到挫败。 这种挫败感让他们逐渐失去了表达的勇气,也让他们对亲子关系产生深深的怀疑。 所以,这是一个判断的信号: 孩子是否还有意愿去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
那晓旭
听话的孩子背后的委屈
父母们可曾关注过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不要再显耀孩子听话了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