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看不见的「阻力」,会让我们难以达到自己预期。
甚至,当意识不到这些「阻力」时,我们还会误以为是自己无能,才做不好事情。
比如我的来访者小秋,是个非常情绪化的人,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控制不住地暴怒。
她来到咨询室,希望能改掉自己的坏脾气。
但让她苦恼的是,明明自己每次都会尽力克制,但到最后情绪还是会爆发出来,伤害到别人。
这导致她对自己感到非常失望:
“为什么别人都可以克制住,我就做不到?!”
“我这个人真没救了,活该没人想跟我待一起。”
然而在谈话中,我慢慢了解到,小秋之所以容易情绪化,是因为她有一对控制欲非常强的父母。
即使小秋已是成年人,父母依然会像管束小学生一样,对她的工作、穿衣服,甚至作息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
小秋对此非常难受,但她又不敢反抗,所以便会把这股压抑的情绪,在其他关系中爆发出来。
可以说,父母苛刻的教育方式,就是一个巨大的「阻力」。
这使得小秋在管理情绪上,需要克服的困难比别人更多。
当然,讨论这些并不是要小秋埋怨家庭,而是提醒她要理解自己:
正因为自己面对的「阻力」更大,所以在成长的道路上,更需要慢一点、耐心一点,而不是总催促自己马上改变。
我们都需要明白一个朴实的真相:
当身处逆流的「阻力」中,原地踏步,甚至是后退,都是非常正常的。
有时候,可能是目标太多,可能是自身太疲惫,或是身边环境的局限……这都会给我们的成长带来「阻力」。
如果没能及时察觉到,就容易导致两个结果:
1、事情做不好;
2、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觉察到「阻力」,并不是给自己找借口,而是换一种思维看待事情——
遇到停滞或后退,不是去想 “我有什么问题”,
而是去思考 “我遇到了哪些困难?该如何调整?”
因为当处于「阻力」中,人是更加虚弱的。
这时更应该善待自己,避免盲目用力,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