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出糗的时刻。 在大人看来,

郭朋雅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出糗的时刻。 在大人看来,它可能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在孩子看来,却可能是关乎生死荣辱的大事。 甚至还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 为什么大人眼里微不足道的一件糗事,对会一个孩子造成如此大的伤害, 甚至还形成了一个深刻的创伤记忆,持续影响着孩子接下来的命运走向?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每个人的自我就像是一个能量球。 想象你是一个能量体—— 作为能量体,你的任何一个动力,如欲望、需求和想表达的声音、情绪等,都像是章鱼伸出的一个能量触角。 这个能量触角,本来是灰色的、中性的。  如果能够被其它能量体接住,它就会变成 白色能量 —— 即:爱、热情与创造力等。  相反,如果被拒绝或被忽视了,它就会变成 黑色能量 —— 即:恨、攻击与毁灭欲等。  任何一个动力一旦升起,它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 如果在关系中被接住,就意味着它的存在就被证明了,也就得生了; 如果在关系中没被接住,就意味着它的存在被否定,甚至要被杀死了。 这时,这股能量的死亡焦虑就会被唤起,破坏欲望由此而生。 如果这份破坏欲继续向外表达,就会变成对外界的攻击; 但如果破坏欲向内转向攻击自己,就会构成「自我压制」。  而一份动力的发展水准,是和它主人的心理发展水准相匹配的。 比如: 一个6个月大的婴儿想喝奶—— 一旦这份动力没有被及时满足,TA的死亡焦虑就会被唤起,产生一股想要摧毁乳房的冲动。  一个3岁的孩子想自己吃饭—— 一旦这份动力受到大人的压制,TA的死亡焦虑就会被唤起,甚至还会摔碗发脾气表示抗议。  一个10岁儿童立志考年级第一名—— 一旦这份动力遭遇挫折,比如考试失利等,TA的死亡焦虑也会被唤起,并由此产生自我怀疑。 如果这时TA不幸遭到周围人的嘲笑,则会产生巨大的羞耻感,认为自己非常糟糕,一无是处。 从而也就理解了,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出糗经历,会对孩子造成如此巨大的伤害。 因为呀, 在现实层面,这只是一件小糗事; 但回归到心理层面,却是 关于个人意志和动力的「生死转化」。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冯二玲
第395天 斯 坦 福 监 狱 实 验 1971年8月,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eorge Zimbardo)将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的大楼——乔登楼的地下室改造成了一个模拟的监狱。并从报名参加实验的学生中,挑选出24名身心健康、遵纪守法、情绪稳定的年轻人参与实验。 他们被随机分成三组:9名犯人、9名看守、6名候补。原先是计划观察“囚犯和看守”这两组人在接下来的14天时间里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变化。但没想到这样一个简单的人为角色的分工,居然在不到1周的时间里,就让那些富裕的中产阶级的孩子,真的相信了自己是“看守或囚犯”——更难以理解的是,那些承担了看守职务的人,开始在情绪上和身体上虐待那些囚犯;而那些扮演囚犯角色的年轻人,开始对权威表现出反抗、服从,然后是郁闷和抑郁的状态,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自杀的倾向。这使得当时刚刚拿到伯克利加州大学助理教授职务的马斯拉奇(津巴多教授当时的恋人)出面,要求终止这个实验。 因此,这其实是心理学历史上一个没有完成的研究。而恰恰是这样一个没有完成的研究,彻底揭示了“人性的脆弱”,生动地说明了人们在拥有权力之后,这种权力感对自己和其他人的影响。同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在团体表现出对权威的遵从和温顺之后,人们的行为和心理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由该实验改编而成的电影《斯坦福监狱实验(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近日在纽约首映,一经发布即获得了圣丹斯国际电影节(Sundance Film Festival)的“最佳科学影片奖”。这是该实验故事第三次被拍成电影登上大银幕。第一次是由德国导演改编拍摄的,名叫《死亡实验(Das Experiment)》;2010年,又被美国的导演改编成《监狱风云(The Experiment)》。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