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成长就是渐渐温柔。

王秀俐
成长就是渐渐温柔。

1温暖
0回答
石萍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刘金晶
因为还有一种隐性的期待,我们不觉得它是期待,但是当它被挑战的时候,就会激起我们强烈的情绪。 我们熟知的期待是积极的、对对方有需求的一种显性期待。比如我期待你能关心我,照顾我,挣很多的钱,有很多的时间来陪我,等等。 那隐性的期待是什么呢,就是虽然不需要你为我做什么,但是你别给我添乱、挑战我的认知。 怎么理解呢,比如,在公共空间,我们对陌生人都没有期待吧。如果一个人在地铁上随地吐痰或是吃臭豆腐,可能我们也不那么生气,什么人都有嘛。但如果有管理员过来处理,但他不以为有问题,还嚷嚷管理员干扰了他的自由,还理直气壮的想要打骂管理员的时候,相信是个人这会都会生气了。怎么会有这种人存在嘛?他是不是有病,刚从精神病院里跑出来?如果证实是,那我们可能就踏实了,果然是有病,可能也就不生气了。如果没有找到一个可以解释的理由,那可能就会一直很生气。 再举一个家庭里的例子。如果你是一个打碎了碗就会马上收拾的人,当发现家里人打碎了碗就让它散落一地、不赶紧处理的时候,就会格外生气。其实不是因为觉得对方懒,而是很挑战你的习惯、你的认知,怎么可以有人打碎了东西不收拾? 这就不是积极的期待,不是期待你为我做什么,而是你不要挑战我的世界里的固有规则。一旦和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就会让我本来从一个安全的、放松的状态进入到一个应激的、警惕的状态。 这种不同的差异越是巨大,给人带来的冲击也就越大。轻微的差异也许会带来新鲜感,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提升我们的专注度,但大到一定程度,就会让我们觉得不安全,就会生气、愤怒,再大,可能就应激创伤了。

李有军
谈起原生家庭,许多人都会想起我们的父母,想起幸福快乐或不堪回首的童年往事,它对我们的影响是那么深刻,甚至会持续一生。如我现在性格很孤僻,就是小时候父母对我很严厉,不准许我出去玩,所以我跟同伴接触少而养成了这样的性格。”;“我父母感情不好,经常吵架,让我很害怕婚姻,我现在恐婚其实就是因为父母没有给我树立好良好的榜样。”;“我一直想出国留学,但父母没办法在经济上支持我,他们觉得在国内就业就挺好的,所以我现在只能做我不喜欢的工作,按部就班的每天朝九晚五。” 简而言之,现在的一切都是父母造成的,而这一切往往都是自己不想要的、不满意的、是负性的。其实习惯批评和指责的人或许模仿和沿袭了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而不是选择“改变”和“创造”。如果时光倒转,你未满十八岁,很多东西你无力摆脱和改变可以理解。但现在,你已经是个成年人,出入各种场所都不需要父母陪同,衣食住行都是自己在打典,却依然还要把父母的影响和塑造挂在嘴边,这完全就是一种不想承担自我成长、拒绝长大的表现。如果你把如今的表现都追根溯源到原生家庭和父母,只能说明你并没有打算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且把所有的不如意都归结到了父母身上,并把父母当作了“替罪羊”。 我们从不否认过去经历对自己的影响,尤其是创伤性事件,以及至亲带来的伤害,在我们还没发展出独立人格的孩童时期,我们的确可能不加分辨的吸收着这样的影响,因为还不具备判断、分析的能力。父母要我们做的事,我们不能违背,不合理的要求我们无法反抗,每天生活在一起,父母的举手投足都会对我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如果你把现在的一切都归咎于过去,把你的落魄和失败都源于父母和原生家庭,那么你就会一面咒骂自己不堪的过往;一面会想方设法的去博得同情,而最终的落脚点就是不想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想为自己的生活而改变,也不想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这是懦夫的表现,也是无能的表征,如长期以往就会使自己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沮丧,并永远生活在暗无边际的痛苦之中,这难道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