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我们天天接触水,时时刻刻都需要它,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离开

冯二玲
我们天天接触水,时时刻刻都需要它,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离开它,但我们却绝少认为它有多么重要,更多的人甚至是忽略了它的价值和存在。   这就如我们生命中所经过的每一个琐碎的平淡的日子,我们不以为它有多少意义,甚至过段时间就忘了。   一生中有意义的日子没有几天,而那些平淡的日子无聊的日子甚至倒霉的日子,都是虚度吗?   不,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毫无价值的光阴,人生才有了你所期盼的光亮。   有人叹息,他活了大半辈子一事无成,他的一生暗淡无光。   我想,这是下定论太早,只要你还在喘息,还在行走,你的人生就还有希望。   不要在行进的途中叹息,说不定转眼就是花开,而你垂头叹息的瞬间,可能就错过了一个花季。   生活如水,人生似茶,无论你走的是条什么样的路,都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都要慢慢来,看尘世的轮回,看人生的变幻。   每个人都会遭遇困难和不幸,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走错了路,其实换条路试试,还同样会遭遇困难和不幸。   这不是命注定,也不是天注定,这就是生活如水,有波澜才壮观,无波无澜则是死水一滩。   我们要学习水的至柔,容纳四海,乐听褒贬。有人说你好,也有人说你坏;有人敬重你,也有人对你施予不敬。不要在意,更不要因此而起虛荣或烦恼,因为能轻易改变的水流,永远成不了大江大河。   我们要学习水的至柔,任何时候,都要用坦然的心态和岁月相处,在乎得太多,活得就累,看淡一切,径直往前,心就少了挂碍。不去想,要到哪里融汇大海;不去问,独撑扁舟到哪里是天涯;不去思量,那些走过的岁月,到底多少是真,多少是假。   生活如水,每个人都是静静流淌的一条小溪,欢快地流过每一天,每一次触碰到岩石的声响,无不是人生惬意的音符。

1温暖
0回答
冯二玲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冯二玲
第229天 习得性无助及其启示 大约30年前,当时还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研的马丁塞利格曼进行了一项实验,实现了人类心理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塞利格曼博士观察了若干次电击狗的实验,他发现有些狗完全没反应,他们只是躺下来忍受痛苦,当时心理学领域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解释这种现象,为了弄清楚为什么有些狗直接就放弃了,赛利格曼精巧的设计了两个阶段的实验,在第1个阶段A组的狗被背带绑住并受到轻微电击,他们可以用鼻子去按控制杆让电击停止,很快他们就学会这样做了。 B组的狗也是被同样的背带绑住并受到同样的电击,但他们无法让电击停止,这些狗只能忍受痛苦,C组是对照组,C组的狗被背带绑住,但没有受到电击。 第2天塞利格曼进行实验的第2阶段,他将这些狗逐个放进一个叫做穿梭箱的装置里,这个箱子中间立着一块低矮的挡板,每只狗都被放到挡板的一侧,被受到轻微电击,他们只要跨过矮挡板跳到另一侧就能停止电击,A组的狗(可以控制电击)和C组的狗(没有收到电击),很快就明白怎样跨越挡板,摆脱不适。但B组的狗(不能控制电击)则有不同的反应。他们躺下来呜咽啜泣,没有尝试逃脱。赛利格曼等人发现这些狗学会了无助,这一行为几乎摧毁了他们采取行动的干劲儿,此后科学家还发现猫、鱼、狗,大鼠、蟑螂,小鼠和人类都能学到这一特性。习得性无助就是将“做什么都没有用”这个想法内化,从而削弱了一个人的掌控感。 那么这个发现有什么启示呢? 成功的经验让人再次尝试,进而获得成功。失败的经验,让人放弃努力,从而再次失败。所以教学也好,培养孩子也好,带领员工也好,一定要让他们体验成功。因为只有成功,才能够让他们继续努力,从而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功。

冯二玲
如何消除孩子的拖延 首先,我们要消除孩子拖延的借口。当孩子因为讨厌或害怕做某件事情时,他们经常会编造一些借口来掩饰自己拖延的真正原因。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他们也不愿意让别人认为自己能力不足,太虚弱或者有其他的缺点。因此,当事情没有按时顺利完成时,他们就会选择编造借口。 比如当你问孩子为什么还没有完成作业,爱拖拉的孩子可能会说,“我的作业真的做完了,但是忘记保存,所以全都不见了!”“同学一直找我去打球,我不好意思拒绝他们。”“我看见一群蚂蚁抬一块糖,我想知道它们要去哪儿,于是我就跟着它们,我花了很长的时间观察。”诸如此类的借口,这往往令父母感到非常受挫。 当我们发现孩子在为自己的拖延编造借口时,我们应当给予正确的回应,即针对孩子编造的借口,给他们找到一个解决办法。比如,孩子说他没有时间做某件事情。那么我们就教导他优先级的观念,先做最重要或最紧急的事情。如果孩子说他的作业忘记保存,所以全都不见了,那么我们就告诉他,在电脑上做功课要记得随时保存,不可以等到全部做完时才保存。 并且无论如何都不能对他们伸出援手,帮他们重做功课,否则他们就会一直拖延下去,而他们的家庭作业最后会变成你的家庭作业。 因此,不论孩子的借口是什么,我们都要观察,看是否可以帮他们找到一个解决办法。其次,为了防止孩子找借口,我们可以在让他们做事情之前给他们一个明确的时间。 比如说,当你让孩子去刷洗自己的运动鞋,爱拖拉的孩子通常会回答你,“我一会儿就去。”但是过了一会儿你发现孩子没有任何行动,于是你又去催促他。一来二去,你就会失去耐心,情绪激动,逼得孩子也开始闹情绪。面对这样爱拖拉的孩子,我们可以给他一个绝对的时间,例如问孩子,“你什么时候才去洗鞋子,十分钟后可以吗?”总之要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消除了孩子拖延的借口之后,我们还需要建立奖励式的规则。首先,帮助孩子树立“先做事,后享受”的观念,例如,先把房间整理干净,然后才能使用电脑;先把作业完成,然后才能和朋友出去玩。接着,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奖励清单,让孩子写出自己喜爱的清单,作为今后遵守规则的奖励,同时也可以让孩子把心中负面的,不满的想法一并列举出来,这有利于促进亲子间的关系。 当然呢,在建立奖励规则时,还要注意奖励的合理性,不要让孩子养成每次完成一件小事,就期待能得到巨大奖励的,这种不切实际的心态。如果孩子只是完成一件小事便要求你带他去游乐园,渐渐地,会给你造成极大的不便,那么这就是一项不合理的奖励。但如果孩子能够连续两个星期自觉准时完成作业,那就很值得花上一些时间带他去游乐园玩。涉及到金钱方面的奖励,也需要考虑到合理性。比如孩子只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房间,你就给他奖励一个几千块钱的电子产品。这样过于夸张的奖励,不仅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反而会造成不良后果。 除了物质上的奖励,口头上的肯定和赞扬更加具有鼓励的作用。当孩子有所改变,我们就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当孩子听到你和别人说话时,称赞他行为上的改变,他一定会非常高兴,也会更加有信心和动力。 如果有些孩子对任何奖励都不感兴趣,那么可以采取“取消权利”的方法,比如,“放学后忘记按时写作业,那就不能看最喜欢的动画片。”“如果总是拖延,不去给宠物清理和喂食,那么就不能和朋友出去玩或运动。”让孩子自己去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自己承担相应的后果。 需要注意的是,建立的规则最终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父母能否彻底执行。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不会认真地去对待,他们会怀疑父母是不是真的会照着那些规则去做。因此,只有当父母坚持遵守和执行这些规则时,孩子才会学着去遵守,规则才能发挥作用。 有了奖励规则之后,我们还需要针对孩子拖延的原因,对症下药。如果孩子因为讨厌做某件事而拖延,那么我们应该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和孩子一起探讨,他讨厌做这件事情的原因是什么,并且鼓励孩子寻找解决的方案。 除此之外,父母还要帮助孩子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讨厌的事情是无法逃避的,就算再怎么拖延,最后也还是得做,而且每个人都如此。你越是讨厌的事情就越要第一个完成,这样你才能获得真正的轻松与自由。想想完成这件事情后的轻松快乐,和你将会得到的奖励,做这件事的过程也就变得不那么讨厌了。 其次,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和独特的做事方式,那么只要他们最终能够圆满地把事情完成,就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 例如一位母亲,在每次看到自己十岁的儿子清理餐桌和餐具时,总是感到神经紧张。因为儿子的处理方式在她看来就像是在玩游戏,他随时可能打破任何东西。但是事实上,儿子从未打破过任何东西。当这位母亲站在一旁批评儿子的做事方式时,孩子就变得拖延了起来。后来,她不再强迫儿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去做,孩子反而变得有责任心,并且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好。 由此可见,孩子也许讨厌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讨厌我们强加给他们的做事方式和我们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要求孩子一定按照我们的方式来做事,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做事方式,能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从而消除拖延的坏习惯。 如果孩子因为过于追求完美,害怕犯错而犹豫不决,拖拖拉拉,那么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我们没有必要时时刻刻追求完美,只要每一次都尽力做到更好,就值得肯定。 最后,不管是使用什么方法来消除孩子拖延的习惯,父母都必须要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行动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孩子才能改掉拖延的毛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