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谁能把这个世界看的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情是不堪说的。你可
朱志伟
谁能把这个世界看的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情是不堪说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诸多苦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与骄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坠入深深地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存在吗?没了丑陋,漂亮任何维系?没有恶劣和卑下,怎么彰显善良与高尚?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会是一潭死水,一片荒漠。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和钰蓉
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不要对别人心存太对期待,我们总是想找到能为我们分担痛苦和背上的人,可是大多数时候我们那些惊天动地的伤痛,在别人眼里不过是随手拂过的尘埃,或许,成年人的孤独就是悲喜自渡。而这也正是我们难得的自由。《百年孤独》
陈媛丰
有人帮我们是我们的幸运,无人帮我们,是公正的命运。没有人该为我们做些什么,生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得为自己负责。
刘珍
“痛”不一定是苦的。痛是一个刺激,逼着你去成长,而对痛的回避会变成一种苦。
白雪峰
【与自己和解】不被理解是常态, 梦想不能实现是常态,婚姻不幸福是常态 。因为99%以上的概率,我们就是个普通人。人生总要经历这三阶段,知道父母是普通人,知道自己是普通人,知道孩子是普通人。请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然后像普通人一样去努力。放弃执念,承认自己的平凡,能力之内,尽善尽美,能力之外,保持谦卑!
刘苗苗
如何化解孩子的“功能获益” 该手记内容已经得到当事人的许可,且文中人物皆为虚名。 孩子成为父母“博弈工具”的具体表现:比如妈妈拿着孩子与老公、爷爷奶奶、整个家族对抗;不愿意让孩子像他的爸爸/妈妈那样;让孩子成为夫妻之间对抗的一个口实,只要家里谈到孩子,冲突就来了;常把“要不是为了孩子早离婚了”挂在嘴边,孩子成了平衡婚姻、博弈婚姻的工具,等等。 孩子一旦成为博弈工具后,孩子就要发挥他的“功能”。那么在父母冲突、对抗、矛盾时,孩子夹在中间是如何起到作用的? 比如,妈妈觉得爸爸不爱她、爸爸的心不在家里而是在他的父母那儿,妈妈在和爸爸对抗的过程中,总和孩子说爸爸以及爸爸家族的不好。在这个过程中,爷爷奶奶只要想看孩子,妈妈就刻意不让孩子去见,把孩子封闭得紧紧的,和孩子处于一个过度融合的状态。孩子作为了一种妈妈和爸爸交换、博弈的筹码,孩子起到了妈妈对爸爸以及他整个家族的对抗的功能作用。 比如,父母早期是为了孩子不离婚、而不是夫妻间有感情不离婚,后来孩子生病了,妈妈为了不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而选择隐忍,为了生病的孩子不再去和爸爸争吵,其实孩子依然是夫妻间博弈的工具。此时孩子生病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他调整家庭中父母的关系。 比如,当夫妻间有冲突的时候,两人冷战不说话,待到要修通关系了,一方想向另一方示好,就以孩子为理由,孩子又成为了夫妻间博弈的工具。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夫妻间关系已有改变,其实还是没有绕开把孩子作为博弈的工具。 (1)关系的获益:孩子如果成为夫妻博弈的工具,孩子的心理疾病和症状就是博弈工具的“功能”,疾病=功能,在关系中会有“功能获益”。比如孩子去平衡、修通父母的关系,保证父母不离婚、不吵架、不发生冲突,保证父母谦和的态度;比如孩子只有抑郁了,离婚后的爸妈才会陪伴他,他用自己的病把爸妈连接在一起,还自己一个完整的家庭,等等。 (2)孩子自身的获益:孩子夹在夫妻之间的功能一旦形成,孩子自身也有“功能获益”。①他有价值感,潜意识里会认为自己拯救了父母,他不上学没有力量,但是在家里有存在感,有价值感;②孩子潜意识里不敢好起来,因为怕父母的改变是假的;③潜意识里孩子也依然在训练、在引导他的父母继续争吵,而让他的功能继续发挥作用,继续被夹在中间,因为他在学校里的功能发挥不出来。 因此,家长们都要思考:如果孩子不生病、没有心理问题,他的“功能”能否实现? 父母冲突、对抗、矛盾,孩
张芮宁
特别认可武志红老师的“安全感就是安全空间的内化,我们最初有赖于父母提供一个安全空间,就是指父母对孩子持续性的关爱。当确认了“我”放下控制时会遇到一个充满善意的“你”,才能放下控制而接受失控。”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