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不自信就等于不想干,非常符合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目的论
洪君玉
不自信就等于不想干,非常符合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目的论。它是说,我们每一个行为其实都对应着一个目的。比如说,不自信等于不想干。它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想干,所以才呈现出不自信的样子。同样地,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缺乏行动力呢?你的目的是什么?你的目的是自暴自弃吗?几乎每一个缺乏行动力的大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自暴自弃的内在小孩。
2温暖
0回答
尤四海
温暖了
#
个人成长
相关回答
王秀俐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新的客体关系,能够帮助个体快速走出孤独。 人际关系问题,源于害怕被别人讨厌。
何萍
如果问人生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回答是:第一无所畏惧:第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
苏平
内心感到孤独的人,对自己的情绪感到不耐烦。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一个小孩一天没见到妈妈,好不容易见到妈妈想让妈妈抱抱,可是妈妈把孩子推开了。一方面感到孤独,感到自己受了莫大的委屈;另一方面又对这种孤独感束手无策,不喜欢孤独,只希望它快点离开。因为忍受不了自己,忍受不了情绪投射过来的痛苦体验,所以会感到孤独。心智成熟的人不会感到孤独,哪怕一个人生活也不会孤独,因为自己拥有安慰自己的能力,拥有理解自己、照顾自己、爱自己的能力。
许珂
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不是咨询师了
王倩倩
照顾好自己的感受 就是照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荒芜or开满鲜花 取决于你的耕耘
刘云清
亲子动力 part 1 如果我们逼孩子,羞辱他,让他感觉自己是傀儡、是垃圾、是废物、那么他就一定会报复我们,这是人类的本能。 就像我们对待任何另其他人,如果我们的做法具有激惹性,会遭受对方的打击报复,那么我们就不能在孩子身上期待不同的结果。 这种报复的本能,让孩子恨我们,对抗我们。 所以我们让他做的事情,他全部朝着相反的方向去做。你不是骂我没用吗,我就让你看看我没用的样子。 或者恨自己无能,恨自己总是让人失望,他会逐渐丧失信心,他内心就会拒绝自己是个能把事情做好的孩子,无力感就会长久地跟随他。 可是对抗也好,无能也罢,看起来都特别像报复。因为这会引起父母极大的挫败感,让父母痛苦,甚至上升到自我人生价值的否定。 在此,我们可能需要转换的思路是,孩子这些报复的行为是不是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功能。使得这样两败俱伤的事情,一直存在。 如果我们太听话了,我们也许会觉得自己软弱,受欺负,也许我们就会刺激孩子任性对抗。 如果我们太辛劳了,太付出了,我们甚至觉得,只有付出,别人才喜欢我们,也许我们就会刺激孩子变得无能。 我们把孩子变成这样,这也许满足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些隐秘而脆弱的愿望。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