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相同的东西,唯独没有相同的你,所以每个人
李娟丽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相同的东西,唯独没有相同的你,所以每个人都值得珍惜!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史冬英
接纳自己是心理咨询中最常听到的词语了,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理解到底什么是接纳自己。 比如说有个人连续遭遇感情失败,于是她就决定“接纳”自己可能真的不会处理情感问题;再比如你情绪容易失控,你“接纳”自己可以发脾气。 像这样的情况是真正的接纳自己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些都不是接纳,而是回避,是一种放弃。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接纳呢? 还是上面的两个例子。当屡次遭遇情感挫折时,真正的接纳其实是承认感情多次失败的事实,尤其是接受失败的原因;对情绪问题的接纳其实是允许那一刻自己真的有很强烈的情绪,接受自己内心非常不平静的事实。 可能你还是无法理解这两者的区别。实际上,它们的区别就在于真正的接纳是明确事实,或者现实、现象,而非任凭由此而来的评价或者行为发生。 具体来说,认为自己就是不会处理感情问题,这就是评价,允许自己发脾气就是行为。但接纳不同,它接纳的是感情失败、情绪激烈的事实,在此基础上,人可以有很多的选择,比如我们可以多学习怎样慧眼识人,可以处理自己曾经的创伤,可以用非暴力方式进行情绪表达……当然不再碰感情,允许自己有时候发发脾气,也是一种选择,但无论怎样,你都是有选择的,有主动权的。 所以心理学常说接纳是改变的开始,这就是因为接纳的事实的部分,这是客观存在的,然后我们就可以有选择的空间和改变的余地。反之,伪接纳是设定了一个消极的结论——我就是不行/不能,这其实是限制了自己。 希望从此以后,你可以开始真正接纳自己。
张秀丽
关系的形态简单到,其实只有两种,不是对错,而是合作与对立。 那些拥有美满家庭,和谐关系的人,就是懂得在婚姻中建立合作关系的人,他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合作,这也是所谓高情商的人。
胡建春
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呢?这不仅包括在学校的课堂上,还包括在家庭和社区中。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到日常的家务活动中,如做饭、打扫卫生,或者是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工艺品。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他们理解到劳动的价值,尊重他人的工作。
白雪峰
一个家庭, 如果妻子不快乐, 这个家庭一定过不好; 如果丈夫不快乐, 妻子孩子都会遭罪; 妻子的态度, 决定丈夫的情绪; 丈夫的态度, 觉得妻子的脾气; 夫妻两人彼此互为镜子。 丈夫是妻子的命, 妻子是丈夫的运。 只有夫妻和睦, 家庭快乐幸福, 家庭命运才会有转机, 也会有好运势。 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是丈夫的好情绪, 妻子的好脾气, 孩子的好素养。 如此,百财入,百事顺!
黄琦梅
为什么父母说爱你,却在你痛苦时落井下石? 原因可能是: 父母将自己的完美主义期望强加于孩子,试图将孩子塑造成理想中的模样。 父母总比较“别人家的孩子”,导致我们感觉必须全能才能超越别人。 这可能是我们不自信的根源。
郭红玲
研究表明:思维和身体的相遇处产生情绪,思维在人身上的直接结果是情绪。 当大脑自动化开启思考时,思维就很难再被大脑控制住,比如,一件事很生气,然后大脑就开始不断自动放映过往那些相似的画面,越想越气越不满,还安慰自己,你看,都是他的错,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呢。 思维如果按固有“路径”,反复带动情绪,特别是让我们产生负面情绪,你会对那个人越来越讨厌,忽视自己的问题,直到你思维停下来,事后冷静下来,或许会幡然醒悟,我当时怎么能那样想呀,现在看我也是有问题的。 为什么大多数思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呢?这就要追溯到情绪的基础形态。 情绪最原始的状态,是从原始人的生存危机开始的,出于一种自我保护而生出对恐惧的逃避和对安全的依赖,就是我们常说的趋利避害。而后所有丰富的情绪,都在这基础的情绪上延展出来,但都逃不开这2个本质。 先说负面的情绪,也就是由恐惧而来给人带来痛苦的情绪,思维的本能会想去消灭它,或者逃避它,就是暂时掩盖这样的负面情绪,但越是努力越痛苦,越陷越深,为什么呢? 联系ABC理论,事件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我们对事务的看法,也就是思维过程导致我们对某事产生痛苦情绪,所以负面情绪本身的罪魁祸首就是思维导致的。 纵火犯的警察头目努力寻找纵火犯,自己找自己的茬儿,恰好是本能不允许的呀,所以思维想消灭负面情绪,其实就是自己消灭自己,它永远做不到,表面上做到的只是思维给我们营造的假象罢了。 情绪本身是思维的结果,陷入情绪的大脑元认知被关闭了,很难察觉自己的情绪,这时候思维本能认同自己的情绪。 思维是因,情绪是果,思维不可能推翻情绪,也就是我们说的很容易思维认同、思维也很容易认同情绪,相互促进,互相强化,情绪就越陷越深。 这样过程,对当下解决问题毫无益处,一旦形成思维习惯再去切断这个脑回路就很难,真是贻害无穷。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