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玫瑰]人活在感觉里,“有感觉”才让人感到自己活着,才让
刘淑珍
人活在感觉里,“有感觉”才让人感到自己活着,才让人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爱情、友谊、家人、做事业、艺术、旅行、娱乐,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寻求感觉上的充盈.只要自己的感觉是丰盛的,人生就是丰满的,有意义的.
物质的丰富带给人们新感觉,艺术带给人们感觉,旅行带给人们感觉,毒品也带给人们感觉....
所以,不要评判感觉,需要评判的,只是带来感觉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否健康、持久,是否可以不断地更新,是否可以不让人厌倦,是否给人以丰富感.
无论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不过都是感觉而已.比的是-谁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人生最丰富的感觉和最强烈的活着真好的存在感.
4温暖
0回答
晓
温暖了
相关回答
胡建春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追求他人的认可。阿德勒说,正是对别人认可的追求,扼杀了你的自由。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低级的幸福:靠比较得来的优越感,你的幸福是建立在别人的不幸上。 高级的幸福:靠奉献得来的价值感,你的幸福是建立在别人的幸福上。 成长就是不断自我完善,一切的美好都是自我完善的副产品。
黄芳
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你看见心中的Ta真实样了! 将参与实验的人被分成三组,一组人正处在热恋中,另两组分别是结婚1年以内、结婚1年以上的。 每个人拿笔写下伴侣的优缺点,优点加10分,缺点扣10分,最后计算一下,伴侣在你心中的得分是正还是负。 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各组均得到了正向数值,只不过结婚1年以上的相较其他两组数值偏低。 在场的人都对伴侣打出了较为不错的分数,尽管他们心中依然对亲密关系产生过痛苦和怀疑—— 可当你冷静下来后发现,伴侣并没有自己想象般不堪,只不过相处久了,我们渐渐忽略了对方的好,而放大了对方的“坏”。 当亲密关系中能够客观的看待彼此时,就不会少些苛责,多些温柔以待 !
赵艳杰
每一种情绪都有自己的力量,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这些力量,而不是压制它们,我们的身体便会更加健康,心理状态也会更加健康,生活也会更加幸福。
薛昭霞
创造的定义是:带入经验。凡是出现在你经验之内的,都是你创造的。 我并没有说,一切的经验都是你故意、有意、特地创造的;但是,一切发生在你经验当中的,的确都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 只是有些经验是你自主创造的,有些经验则是你默许创造的。 前者是有意识地创造,后者是无意识地创造。 不管过程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你的经验都是你的作品,你的造物。 自主创造的意思是:你事先想清楚了你真正要的本质是什么(而不只是自己要的表象是什么),然后有意识地把自己的能量对准它来调和一致,闭合信念与意愿之间的频率差距。 每一个想法都有着自己的振动频率,当你所相信的和你所要的念头,其振动频率有所差距,是你无法得到所要的唯一原因。 默许创造是:没有清楚觉察到自己的意识焦点停留在哪里,自己要的想,自己不要的也想。自己的意识焦点只是被动地随着旧有信念和大众信念“习惯总是这样想”,自己的注意力只是被动地被外境所牵动,情绪的起伏被外境牵着鼻子走。 待续
罗微
忠于自己 不要成为你该成为的人 要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在生命的每一刻体会幸福!
胡星星
今天我们来聊聊关于“灵魂盲区”,最近有个来访跟我谈及她的丈夫,他是个冷静、理性、合理到无趣的人。这段婚姻持续了数十年,但她感受不到快乐,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不断忙碌和奉献自我的骆驼,即使如此依然得不到半点幸福。甚至在跟我谈及生活中的某些事例时说起对方漠视她的提问,这让她一度觉得气氛异常尴尬。 不被理解、缺乏交流、丧失快乐,为何部分女性会甘心如此度过婚后的生活? 我反复确认她在咨询中用的那个词“尴尬”,这不由得让我想起精神分析先驱拉康的观点,女性“自我”的主体意识丧失是被后天社会语境构建而成的。精神分析学中有个“灵魂盲区”的概念,是指一个人灵魂深处最核心的感受、欲望、冲突没有被他最信任的人(如父母、爱人、朋友)感知到。因为缺乏来自他人的认可与回应,自我的这部分感知会变得模糊、黯淡。当事人逐渐觉得它不重要,继而产生羞耻感。 这是一种极其孤独的感受,因为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没被看到,她的人生就像走入了一个盲区,前面是什么从未体验过,所以战战兢兢、寸步难行。这也往往是羞耻感的来源。 但这不禁令人思考,在基本的尊重和正视得以实现之前,所谓“灵魂”的和谐根本无从谈起。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