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每个人一生当中,在不同的阶段,都可能经历危机的时刻,比如

周馥祁
每个人一生当中,在不同的阶段,都可能经历危机的时刻,比如:工作、学习、婚姻、恋爱等出现危机的时候,出于生存的本能,我们会做出一些反应来应对当下的危机,比如:想法增多、思考频繁,伴随情绪焦虑、肌肉紧张。 这些身心反应原本是正常的,试图帮助我们尽快渡过这场危机,等于是启动了战斗模式。 可是问题来了,为什么又会变得无力呢? 因为这时候的战斗模式正在激进和内耗。在没有重新获得适应和平衡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身心阻碍,比如: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效率减退、愤怒、抑郁等身心反应,从而导致越努力越无力的挫败感。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唐建刚
你会爱上什么样的人,这主要看你潜意识里存储的母子关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在情感关系中起纽带作用的就是人和人相互之间的依恋,而依恋的原型就是一个人幼年时期和母亲之间的关系。 这个关系也是存储在一个人的潜意识里的,在我们组建亲密关系的时候就会起作用,指引我们。 例如下面这个心理咨询中的例子: 一位来访她小时候和母亲关系不好,没有形成安全依恋,长大后,在找寻自己的另一半的时候,她特别希望能有一个人完全理解自己,满足自己,时时刻刻陪在自己身边。 当有一个她基本满意的人和她在一起之后,她对于这个人又是不放心的,一方面她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一方面她觉得对方可能会离开自己,或者对方会对自己不忠诚。 而她这样的心理和幼年时期她对于妈妈的感觉是一致的,小的时候,妈妈要出差,她会和奶奶在一起,但她总是担心自己的妈妈不要她了。 她会经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做的不好,让妈妈生气 了,所以妈妈才会出差,要是她做好了,学乖了,不哭了,是不是妈妈就不出差,不离开她了。 而她这样的心理和行为在她的恋爱关系中会“原封不动”地表现出来,她也会担心自己的男朋友,她也会在男朋友跟前变得很乖,去讨好对方,让对方多陪伴自己,不离开自己。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来,幼年时期的母子关系和成年之后的亲密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平行的,在两个关系中,恒定不变的就是依恋模式。 而一个人的依恋模式是存储在她的潜意识里的,所以我们说的,你会爱上什么样的人。

孙浩英
慎独,出自《中庸》。释义:在闲居独处中谨慎不苟, 在无人监督之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 德准则。 慎独有三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独”的自觉。这一层次强调的是个体在无人知晓、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高度的道德自觉和行为规范,不因外界的无知而放纵自己。正如南宋大儒朱熹“所说,“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这体现了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和责任感。此外,《论语》中提到的“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也强调了在没有他人见证时,个体的行为应当与言语保持一致的重要性。 第二层境界:“反躬自省”的道德修养。在这一层面上,慎独要求人们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思想,确保它们符合内心的道德准则。晚清名臣曾国藩的话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这意味着通过持续的自我审视和调整,达到一种内外一致、无愧于心的状态。同时,这种道德修养还体现在无论在人前还是人后,都能恒思利他,积极行善的行为上。 3.第三层境界:“治国之道”的社会责任。最高层次的慎独不仅限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而是将其应用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成为一种安邦治国的理念和方法。例如,历史上的杨震四知等故事都展示了即使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能坚守正义和原则的品质,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然而,也有观点认为慎独的最高境界是笑而不语、光而不耀、威而不猛的境界,这可能指的是一种超越个人得失荣辱,以智慧和包容来影响世界的更高追求。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