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当我们内心有需要,并且自动判断了通过关系比通过其他方式更

王红丽
当我们内心有需要,并且自动判断了通过关系比通过其他方式更容易实现时,我们就会产生建立关系的渴望,并会主动去寻求关系。 关系是基于需要产生的,只要有关系,就必然有需要。你内心的需要越强烈,你对关系的渴望就越浓。 而且,只要需要持续地存在,关系才有维系下去的动力。一个人不想维系关系了,说明他对你没有需要了,或者觉得你已经无法满足他的需要了。这也意味着,处理关系,其实就是处理需要。

1温暖
0回答
尤四海
温暖了
相关回答
梁春霞
心理学家莱因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一个人的存在感,来自他的感受被另一个人知道。相对应的,一个人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就是他的感受没有被确认。 一位朋友说自己是个经常对别人道歉的人,道歉已经成为她的习惯性模式。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无论她是否做错,只要看到别人生气,她就会忍不住向对方道歉。她清楚自己的内心并不是真的要道歉,只是为了尽快让事情过去,让冲突和情绪尽快平息。 她说自己从小时候起,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就顺着别人的心情,不要因为一点小事争个输赢,认为这样会减少麻烦。但越是这样,她越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很没有原则的人,和朋友产生矛盾就道歉,同事或领导不高兴也道歉,她认为自己很窝囊,明明自己没有错,还是会和人道歉。虽然这么做的时候,她的确可以不用面对更多的情绪,却不得不感受内心更强烈的冲突,总是感觉自己很委屈,愤懑和不满越来越多。 所有的委屈只能自己消化,可需要消化的不只是委屈,还有委屈背后的羞耻感。这种羞耻感就是自己的感觉不重要,自己的存在也不重要,这会让我们自我贬低和自我攻击。内化的羞耻感会让人觉得自我是有缺陷的,甚至会没有经历外部的任何事件,仅仅因为自身的存在而感到羞耻。就像这位总是道歉的女生,她慢慢感到自己的存在好像就是错误和羞耻的。 一个人最初的存在感来自他的感受被父母感知。反之,父母对孩子的忽视和否认,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人的羞耻感是渴望得到爱,又害怕得不到爱。我们渴望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但是当我们保护不了自己的时候,就会感受到深深的无助感,这种无助感也会引发强烈的羞耻感。很多从小被父母责骂的孩子,会把事情归咎于自己,觉得自己如果再听话一点,表现得更好一点,就不会遭到责骂了。同时,他们也会觉得无法保护自己,认为自己很窝囊。 在面对父母的忽视或者责骂的时候,孩子很容易怪罪自己,觉得父母之所以这样对待自己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好,不值得被爱。他们不能保护好自己,甚至也不敢奢望父母的保护和安慰。最难过的是,他们不得不面对这个真相。 当孩子感到羞耻之后,可能会形成一种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不再受到更多的伤害。比如,即使是自己受了委屈,也会和别人道歉。这样做是因为害怕连现在的关系也失去了,没有关系就无法证明自己的存在。羞耻真正让人害怕的地方是它会暴露一个人脆弱无助的样子。人对爱的渴求,竟然变成生命中的羞耻。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