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真正困在我们的 看似当下难以解决的问题 其实是自身消极的
周海清
真正困在我们的 看似当下难以解决的问题 其实是自身消极的情绪
0温暖
0回答
#
感情那些事
相关回答
于红岩
今天看了这本书:《快乐终极指南—打开幸福之门》。分享一些收获和感悟: 1.不管人们要的是什么,财富,美貌,青春,才华,能力,爱情,背后的动力只有一个,那就是幸福快乐的感受。 2.我们可以把现实事件(幻象)和内在感受分开,纯然地去体验那些喜怒哀乐,让它自然地升起落下,自然地发生,这些高低起伏就像过山车,它们就是真幸福的体验。 3.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呼吸,增大内在空间,当故事(现实事件)发生时,我们可以迅速回到呼吸上,让内在空间去承载这些喜怒哀乐,就像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们就不会被事情和情绪带跑偏了。
石萍
这个习惯得改 第一,不要经常说自己身体不好、脑子不行、命不好等等,这不是谦虚,这是自证预言。 第二,不要经常说别人不好。批评别人首先不能让自己变好,其次也会制造不必要的对立,给自己没事找事。
孙美星
如果有人问你,你会爱我一辈子吗? 你会怎么回答呢? 爱或不爱 冯唐说,如果有人说爱你一辈子,对方不是欺骗就是愚蠢,因为对方连自己三年后是什么样都不清楚 如何保证能爱一辈子。 这岂不是违背人性? 其实相爱的人在当时说的话 都是有感而发,也许是真实的,然而只是在一个时间维度内。 好的情感一定是需要双方一起来维持的,不停在情感账户存款经营。 如果只是依靠这句爱你,那确实经不起时间的碾压。 愿每个人都活在爱里,也活出爱来
邱蕾
好的体验过程,无论是心理咨询还是培训,结束时的感受是伤感的,意犹未尽的。觉得有变化,又说不出变在哪里。它让人想做点什么,同时也没有那么急于想做点什么。你感觉被另一个人看到了,但并不冒犯,没有分析也不给出指令。你保留自己的主动权。想改变时就会改变,不变也可以。 我经历过很多次这样的体验,作为体验者觉得很受益。像是喝酒喝到微醺,是一种在内心体验到自由自在,外在行为上又不失控的状态。回到生活中我还是我。你要问我到底获得了什么?我也说不上来。我并不觉得老师们做了什么不得了的事,甚至在心里想“他们也不过如此”,我做不来的事,他们也没帮上什么忙。可是因为被他们陪着走了一趟,不知不觉原来害怕的事就没那么可怕了。之前认为不可想象的选择,现在觉得也可以试一试。之前看得很重的事,现在也不再视为雷池。心里那些紧绷的信念系统被松动了一些。 我认为触发这一切体验的核心是自己,一个被充分授权的自己。另一个人在小心翼翼地靠近你,保护你,陪伴你。但只是提供在场和见证。体验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经验的尊重、好奇,与回应。它提供想象和行动的空间,给你最大限度的可能性去审视和探索自己。你想对自己进行任何实验,这里都是自由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稍微有点担心那些在体验结束时,对咨询师/培训师感恩戴德的体验场。老师们太睿智太犀利了,金口玉言,体验者们只记得太多的教诲,以金句的形式沉淀和流传。我觉得那可能是一些反向形成的愤怒:“瞧把他们给厉害的!”或者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怜:“我仍旧是无法为自己生命做主的不幸之人。”无论如何,体验不应该把目标聚焦在“老师们做得多好”上,生命的转折也不应该从屈从于一种形式的权威,转变成五体投地于另一种形式的权威。如果只是在权威推动之下发生的改变,说明这只是一个开始,还远远不是结束。 李松蔚
王红丽
这种人傲慢自大,喜欢夸耀,享受在舞台中央的感觉,永远要做人群中最亮的仔,缺少自我反思能力,对自身问题认识不足,出了问题都是别人的错,喜欢贬低别人、攻击别人。排斥情绪化,感觉有情绪很羞耻,经常呈现一种打满鸡血的状态,脆弱难以呈现。 形成原因要追溯到生命早期,通常两种状态的家庭容易养出自恋型人格,一种是父母过度控制,孩子反抗,让自己更强大,一种是父母本身就是自恋型人格,孩子是父母自恋的延伸。
高雪梅
不要为经历过的东西而后悔,经历的东西就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摔了、跌了、损失了、被人抛弃了都是重要的经历,都是生命中灿烂的东西。 如果想到这些,你就会突然觉得任何懊恼的事情你不再懊恼,不再痛苦,不再有那么强大的生气。 当你把任何体验当作资源来看时,什么事都不再是大事情,你可以平常心的去面对。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