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心是一切的根源。心安理得,心平气和,心有不甘,心境平和…
冯二玲
心是一切的根源。心安理得,心平气和,心有不甘,心境平和……心的需要,心的方向,心的选择等,带来了不同的人生感受,喜怒哀乐悲恐惊,你方退罢我登台。如何做好心的主人,感知它的需求,满足它的愿望,维护它的活力是我们毕生都需要修炼的课题。要想过得幸福,最低的一个底线是,无论何时,都记着自己是自己心的主人,有必要随时保持给自己做足心理营养的觉知。
2温暖
1回答
冯二玲
温暖了
相关回答
那晓旭
活在状态里的快乐 要比活在目标里的快乐更长久、也更踏实。
曲燕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关键不在于起跑的爆发,而在于往后的坚持。靠近积极的人,多做上进的事,拥有乐观的心态,人生就会变得更灿烂和美好。
史冬英
电影《狮子王》里辛巴问妈妈,幸福是什么?妈妈说幸福就是你的尾巴尖。于是辛巴开始不停地追他的尾巴尖,但他无论怎样追不到,因此他沮丧地对妈妈说,我追不到幸福。而妈妈却温柔地说,只要你昂首阔步地向前走,幸福就会跟在你身后啊! 这个故事其实很直观地告诉了我们答案,幸福从来不是追求来的。 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我很喜欢一个定义,幸福是一个人在觉知状态下对自己的满意程度。也就是说,幸福的反面不是不幸,而是不满意,这也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总结——知足常乐。 因此,一个对自我接纳的人才能真正获得幸福,相反,对一个自我否定的人,不论他事业多么成功,也不论他家庭多么令人羡慕,他都是不会幸福的,因为他做这些都是为了让他可以对自己更满意一点,但这背后的信念却是他对自己一直都不满意。 从今天起不要再去刻意追求幸福了吧,开始学着喜欢自己,那么幸福就不期而至了。
王义丽
“教育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部分。知育要教导人不惑,情育要教导人不忧,意育要教导人不惧。” “教育最终目的,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而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 养定其根本智慧,保护好其自由意志,最终要让其拥有自己的人格和人生观,做个不惑、不惧、不忧,顶天立地的人。” 在演讲中,梁启超谈到,要做个“不惑”的人,第一要有判断力,这是最具时间价值的根本智慧。 而精准的判断力,不但要有相当的常识,还要有专门的知识,并且能运用这些知识,遇事智慧处理。 梁启超看得很清楚,一个孩子最终会走向社会,书本的知识很重要,生活的知识也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累积,消化吸收,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一个孩子在生活的每个时段,都需要的。 康有为去世的时候,梁启超曾经前往帮忙处理恩师后事。 但到了康家,老师的子女们处理问题的方法方式,让他非常失望。 这些孩子没有任何主见,儿子没有判断力,女儿浑浑噩噩,家中事务全凭荒唐的女婿来做主,一点秩序也没有。 他感叹着说:“我们家孩子断不至下流,大概总可放心。”
王义丽
中国禅宗的重要奠基者是唐代的慧能,被称为第六祖师。慧能家贫,未曾读书。 “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叶婷
你是否经历过一见钟情呢?那种似曾相识又让你心跳的感觉总是那么难以忘记。 心理学上讲,这可能是因为你的潜意识里藏着一个恋人原型,而这个原型,很大程度上是你根据父母的形象构建的。是的,你没听错,你对爱情的向往,可能跟你小时候看到的爸爸妈妈之间的互动有很大关系。他们怎样相爱,他们怎样相处,这些无形中影响了你对理想伴侣的期望。 可怕之处在于,如果你的父母关系并不那么美好,那你在寻找爱情的路上可能会不自觉地重复一些模式,甚至选择并不适合你的人。但一见钟情也有它可爱的地方,那就是它给了你一个机会,去遇见那些触动你内心的人,哪怕只是一瞬间。 所以啊,下次当你遇到那种心跳加速的感觉时,不妨静下心来想想,是什么特质在吸引你?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深层的心理需求?理解这一点,就能更好地在亲密关系中认识自己,找到真正适合你的那个人。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