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接触的心理咨询来访者比较多,也可能是对身边过得辛苦的人的分析比较多,观察和总结不同的人的状态,深刻地意识到“活力才是永恒的快乐“,活力能丰富生活事件、影响人际关系和放松内在自我。
最具活力的人,莫过于婴儿了。三岁以下的婴儿或者延展至4-6岁的幼儿,自发性、探索欲很强,思想也很纯粹,总能给人有活力的感觉,就算有些孩子是安静内向的,都有鲜活的活力感。孩子那般的活力十分能感染和感动人。
随着年龄增长、社会约束越来越多,活力会被压抑(比如孩子们在教室里坐太久、成人坐办公室太久),形体上的活力会被削减,健康的、原始活力强的人会寻求新鲜的其他刺激来释放活力;心理发展不太健康的人却又原始活力强的人,有活力却难以有行动或释放渠道,就会向内求、在思想层面进行活力活动,这种活动可能是非正常的,会影响身心健康,从而形成了心理疾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活力等同于精神分析最原始的本能理论了。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抑郁症状患者,最缺乏的是外在的活力。说”外在活力“,是因为他们的活力都放在思想内耗上了,属于一种负性的活力释放渠道。但是他们很难启动自己去向外释放有活力的行为,这也许是习惯性压抑造成的,当然也有一定的生理基础、如激素分泌的问题。
保持良好的活力状态,也是身心健康的表现。人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要确保身体健康,在饮食睡眠运动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另一方面要多多关注内心的状态,是否有活力,没活力的适合是不是需要休息和放松了?有哪些事情或习惯可以提升自己活力?比如跑步、打球、团队游戏、亲近自然、聆听音乐等等。获取活力的方式,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适合自己则为最佳。
致忙碌于繁杂生活的“大孩子们”,每天给自己10分钟的冥想让自己得以放空、午间休息十分钟、与亲密的人聊天和拥抱、打一场球或者跑个步、K个歌,都是简单便捷的重拾活力的方式。
愿你的生活,拥有永恒的快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