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

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

174阅读

——世界极其简单,人们随时可以获得幸福。

        今天分享的书叫作《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是经由两位日本学者过滤下的阿德勒心理学观点的分享。书中提到的十分有借鉴意义的观点,由浅入深的引导着读者改变当下,直面勇气,自我承担。可能是本书的观点过于直击痛点,或者说是直击每个人的盲点(无意识),我读这本书可以说是历时最久的,从18年到上周,几乎用了三四年的时间去开启我接纳这本书的心门。

        像许多人一样,开始读这本书是被书名所吸引的,被讨厌的勇气,初始对书名的理解我太容易被他人的看法所影响了,看看这本书能不能教会我怎样拥有被他人讨厌的勇气,很幸运的是我学会了~

         重读这本书,我对被讨厌的勇气也有了新的理解。首先,作者可能要传递的基本观点是:被讨厌的是“勇气”这个特质。人们往往追求“勇气”却选择胆怯,从结果来看,人们讨厌的似乎是“勇气”。第二种理解,在拥有被被他人讨厌的勇气之前,我们更应该拥有的是被自己讨厌的勇气,换句话说就是接纳讨厌的自己。以上是通读完本书我的新理解。

        这本书的适读对象:内心强大、自省能力强的普通人;或者处在抑郁情绪、抑郁状态、深受自卑观念困扰的求助者。当然,如果你是一位愿意从自身改变去处理亲子问题的家长,那么相信这本书能给你一些新的养育视角。(毕竟前几年超级火的正面管教也是借鉴了本书中阿德勒的理论。)

         那么,下面就说说在我的视角下这本书讲了哪些内容吧。

1 从原因论到目的论。

         这本书跟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有着几乎相反的观点,他不强调原因,不强调创伤,在阿德勒的视角下:再怎么“找原因”,也没办法改变一个人。所以,他的主张是不考虑过去的“原因”,而去思考当下的“目的”。决定我们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那些经历的意义。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变”的决心。这个观点类似于:你不满于现状,却甘于现状。“当下”其实是你权衡利弊的结果。保持现状,那么无论结果好坏,至少可以用我们的过去经验推测;相反,如果改变现状,未来难以预测。(既不知道会遇到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将要如何应对,可能更加痛苦。)

        因此,书中传递的观点——幸福很简单,只要我们有拥抱幸福的“勇气”。

2 课题分离。

        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如果一味追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这里的课题分离涉及到所有的关系模式包含伴侣、亲子、朋友、同事等。当有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不听课、不写作业,那么如果你是父母,你会怎么做?阿德勒的理念教会我们,当“学习”这个课题出现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这是谁的课题?——学习是孩子的课题,父母命令孩子学习就是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在课题分离的观点下,大部分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双方课题的相互越界,即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因此,守住边界、课题分离是解决困扰的基础。只要想想“谁为选择承担责任”,就能明白这个课题是属于谁的。

3 活在当下。

        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每个人都该有甘于平凡的勇气,从现在起接纳自己而无需肯定自己。活在当下强调,人生不是一条连续的线而是无数小点的组合(人生是一串连续的刹那)。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无关,未来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计划式的人生不是没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人生如果定了终点,那在路上的风景将被大量错过,把每个时刻都看做是完结,活出当下的意义。

        最后,愿每个人都能放下过去,尊重彼此,珍惜当下!

打开情说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