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以下3种,就是我们最常用的方式: 一、我变优秀了,ta

郭朋雅
以下3种,就是我们最常用的方式: 一、我变优秀了,ta就会爱我了 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到处都不如别人,逼自己努力上进、苛责、嫌弃自己,害怕被别人嫌弃。 二、我无条件付出,ta就会爱我了 不认为我值得被爱,用付出换取爱,陷入“拼命付出→失望抱怨→关系破裂”的怪圈。 三、我拼命爱ta,ta就会爱我了 不自觉得讨好他人、降低自己,只有满足了ta的需求,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感觉自己是被爱着的。 ta可能是父母、伴侣、朋友、孩子、同事等的任何人,唯独不是自己。 但是,这样真的能换来想要的爱吗? 并不会。 不断取悦别人,向他人证明自己,为别人而活,你所有的付出和成果都只是交换和消耗,这种价值感很脆弱,一旦你收到不符合期待的反馈,或者出现比你“看上去更好”的人,你的自信心就一击即破。 而想要维持这种现状,只会让自己更疲惫,被苛责、否定、攻击自己的声音充斥,感受不到他人的重视和关心,陷入困境,无能为力。 这些错误认知、不自信、怪圈,最终都来自一个核心的点:你不够爱自己。 但爱自己究竟是什么,很多人以为对自己好点、买好东西犒劳自己,吃好穿好……就是爱自己了。 从心理学看来,这些都并非“真爱”。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石萍
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一个原则是,不求不助,也就是如果来访者不主动来做咨询,那么咨询师与来访者家人不能强求或者骗来访者来做咨询。因为咨询动机直接影响到咨询的开展和效果,没有动机咨询或抵制咨询,不但阻碍咨询关系的建立,而且也难以产生咨询效果。 当孩子或者家人存在心理问题时,作为家属,我们向他们耐心地解释心理咨询的开展方式、工作特点与作用后,他们仍然不肯来做咨询,我们应对的第一种方式是耐心的等待,我们首先提供恰当的照顾与资源,接纳和理解对方的状态,不蛮干不强求,等到对方认识到咨询的必要性且具有咨询意愿时,我们再来促进咨询的预约与开展。 第二种方式是家长或者亲属可以先来和咨询师进行咨询。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家庭中成长的,有心理困扰的人也是家庭中的一份子,他们的心理困扰反映了家庭的内在问题,可能和家庭养育模式、沟通方式以及支持系统相关。因此,家人可以参与并配合心理咨询。家人可以先做咨询,一方面,看看如何帮助到需要被咨询的对象,从而能更好地劝导他们前来进行心理咨询;另一方面,家人可能也有需要改变的地方,可以通过个体咨询或者家庭咨询来解决问题,家人的示范与效果呈现,有助于有心理困扰的人更容易接受心理咨询。 当然,如果家人处于明显的精神异常状态,有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的风险,既不承认问题的存在又不配合治疗,我们需要咨询相关的精神卫生机构或者心理医院,看看有没有强制进行治疗的必要性。

彭保云
节选自《爱的五种语言》 人类存在的中心,是渴望和人亲近、被人所爱。 “恋爱”的巅峰期是令人陶醉的经验。我们彼此的心思被对方占据着。入睡的时候,我们想着对方;起床的时候,对方也是第一个进入我们的思想中。我们渴望在一起,一起消磨时光,就像是在天堂的接待室游戏;当我们手牵手的时候,仿佛我们的血液也融合在一起了。 为了爱,我们可以攀登山岭,横渡海洋,穿越沙漠,甚至忍受说不尽的困苦。一旦没有爱,山岭无法攀登,海洋无法横渡,沙漠无法忍受,遭遇的艰难困苦也成了命中注定的不幸。 婚礼之后,爱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不爱她已经很久了;我不想伤害她,可是我们不再亲近,关系变得很空虚。我不喜欢跟她在一起了;我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但愿情形并非如此,可是我对她再没有任何感情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带着不同的性格和个人历史进入婚姻,同时也把感情的包袱带进婚姻关系中。我们有不同的期望,不同处理事情的方法,以及对于什么是人生中重要的事有不用的看法。在一个健康的婚姻中,那些不同的看法需要经过处理。我们不需要在每件事上意见一致,可是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方法来处理我们的差异,才不会造成不合。 爱是不保存犯错的记录。 爱是不提过去的失败。 我们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 在婚姻中,我们并非总是做最好或最对的事,有时候,我们在做的事或说话时,伤了配偶;我们无法擦掉过去,只能承认、同意那是错误的,并且请求饶恕,试着改变。除了承认自己的失败并请求饶恕,我们无法再做任何事来减轻配偶的伤痛。 爱可能擦拭不掉过去,但却足以改变未来。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