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如果不了解一个人对爱情的基本态度,就很难真正理解一个人的

赵琳
如果不了解一个人对爱情的基本态度,就很难真正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他性格的核心要义。再没有什么能比他在恋爱中的各种情感反应更敏锐、更微妙、更全面而彻底地揭示一个人的人格本质,因为生活中很少再有什么事情能如此严峻地考验他的精神和谐能力了。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生丽
一个自检共生的方法:当我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我是注意力在“事情”上,还是在对方的“脸上/态度/反应”上? 焦点在事情本身,是“就事论事”的人格水平,也即“对事不对人”。而焦点在一个人的脸上,是自体自恋的人格水平,也即“对人不对事”。‍‍‍‍ 换做是你,你愿跟前者做亲人/恋人/朋友,还是后者?‍‍‍‍‍‍‍‍‍‍‍‍‍‍‍‍‍‍‍‍ 自体自恋的人,会高度需要和他人建立共生黏腻的关系模式,但重点是:我只做共生里站在高位的那个人。如果处于低位,则会利用“胡搅蛮缠、歇斯底里、不停抬杠”的手段把自己重新放到道德高位。从而避开客观事实击碎自恋的羞耻感。‍‍ 比如、短视频常见的段子是:女生犯了错,男生跟女生就事论事,而女生会说“你什么态度”,以此要挟男生进入“对人不对事”的共生纠缠,不能就事论事的解决问题,把自己置于“受害者”位置,瞬间站在道德高位,以此还击男生呈现出自己犯错之后自己自恋破碎的羞耻感,并把“错误”转移给男生。 事实上,能否就事论事和性别无关,只跟人格水平有关。另一个事实是:一个人发展出自我负责水平后,对共生的黏腻感会本能排斥,因为共生里是没有爱的,只有施虐和受罚的关系。比如一些情侣说:你不为我做某某行为,你就是不爱我。这就是打着爱的幌子制造共生施受虐,而这非常吸引另一个自体自恋的人,两个相遇在一起,共生绞杀。 如果有人向你传递:“爱=痛”的观点,赶紧跑越远越好。。。

冯二玲
第257天 目 标 目标分为外求目标和自成目标。自成目标指的是做一件事不追求未来回报,做事情本身就是最大的回馈。如果教育孩子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懂事、成功的人,那是外求目标。但如果你为的是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享受与孩子相处和沟通的乐趣,那就是自成目标了。这两者看上去非常接近,差别在于在进行自成目标的活动中,一个人可以把全部注意力投入到行动本身,而不是关注行动的结果。 有人可能会问“那如果教孩子弹钢琴,刚开始能够沉醉于音乐的孩子肯定不多,最早的目标也是外求目标。”是的,人们做的很多事情,并不是纯粹的自成目标或外求目标,而是两者的结合,学奥数的学生接受长期的训练,最初是可能是出于想要在奥数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外求目标,但是如果他在反复练习,掌握了奥数思维之后,在研究数学奥秘时,越发沉醉其中,越来越享受解决难题的过程,那就是自成目标。 在外在目标向自成目标结合和过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给予即时反馈。当前,随着游戏产业的发展,对于许多成人和孩子来说,游戏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其原因就在于游戏给予的即时反馈,尤其是积极的反馈,通关以后的音乐、礼物、掌声等等,都能使游戏玩家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沉醉其中。如果教孩子弹钢琴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些外在的诱因,帮孩子踏出集中注意力的第一步,在给予孩子即时反馈的基础上,使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技巧,逐渐过渡到自得其乐、所有付出都值得的心流状态里。例如,在孩子每天完成练琴功课后,就陪她玩游戏。如果孩子都能完成一周规定的练琴功课,就奖励她周末去公园玩。这样的即时反馈能使人建立秩序感,强化自我结构,从而成功实现目标。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