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社会化和个体化是一对

李萍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社会化和个体化是一对经典的矛盾。社会化,是个体融入社会的过程;个体化,是成为自己的过程。 关于个体化,有一个富有诗意的表达:人生只有一种成功,那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人需要一定的社会化,否则会陷入孤独,心理上也容易产生疾病,但社会化不能以严重地损失个体化为代价。好的父母是孩子的容器,好的社会也一样是好的容器,可以容纳形形色色的不同个性的人。这一点很重要,个体的幸福,社会的美好,都与这一点有关。就像罗素的那句名言:“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所以我们可以说,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在不失去自我的前提下,对社会有基本的适应。要实现这一点,需要一个人在社会熔炉中,在力量维度和情感维度上伸展开他的动力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和钰蓉
1.何谓习得性无助感 习得性无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的研究始于20世纪 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些遭遇过不可控事件的个体会削弱对以后可控事件的调节。所谓习得性无助感就是指个人经历了挫折与失败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它是一种个体认为事件不依赖自己反应预期,实质是一种习得的消极动机。 2.习得性无助感的表现 个体形成习得性无助感后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 工作学习方面:当形成习得性无助感后,在认知上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难以应付课业/工作的任务;情感上心灰意懒,自暴自弃,害怕失败,并由此产生高度焦虑及其他消极情感;行为上逃避失败,如:在过程中倾向于选择容易的工作,一遇到困难就易放弃,害怕思考问题,常以“我不会”“我不行”作为托词。一旦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就会对事物失去信心,丧失兴趣,从而导致任何做任何事的成果都下降。 社交方面:具有习得性无助感到人,渴望与人交往但又害怕遭受拒绝,对他人的行为反应极其敏感,他人说话时语调的变化,一时的不理会都会初皮其认为是对方在拒绝自己;总担心自己会触怒对方,担心他人不喜欢自己等。这种类型的人往往比其代也人更易将模糊的情境解释为拒绝,遭受拒绝后往往会产生退缩回避,易引起抑郁的产生。不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社交上的习得性无助感一旦形成,就会对个人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朱艳秋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