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当你教育孩子时感到痛苦,那一定是用错了方法。好的教育,从

郭玫
当你教育孩子时感到痛苦,那一定是用错了方法。好的教育,从不是硬碰硬,而是以人性的方式去开发孩子的人性。当我们在亲子教育中有困顿时,不妨尝试使用顺应人性的心理效应,四两拨千斤,轻巧地让良好教育效果与和睦的亲子关系并存。早安,朋友!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田大朋
麦克·阿瑟将军曾经勉励我们说:“你有信仰,你就年轻;你若疑虑,你就衰老。你有自信,你就年轻;你若恐惧,你就衰老。你有希望,你就年轻;你若绝望,你就衰老。”   利用自我暗示,可以帮助自己寻找适合的目标,并让你在改变自己的同时,激发自己的潜能。   威廉·丹佛斯是布瑞纳公司的总经理,据说他小时候长得瘦小羸弱,而且志向不高。因为,每当他面对自己瘦弱的身体,信心就完全丧失了,甚至心中还经常感到不安。直到有一天,他遇见了一位好老师,人生观才从此改变。   上课的第一天,老师便把威廉找来,对他说:“威廉,我从你的自我介绍中发现,你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你认为你很软弱,那么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软弱!让老师告诉你,其实你是一个非常强壮的孩子。”   小威廉听到老师这么说,惊讶地问道:“是吗?怎么可能呢?我怎么可能是强壮的孩子?”   老师笑着说:“当然是喽!来,你站到我的面前!”   只见小威廉乖乖地站到老师面前,并听着老师的指示:“你看看你的站姿,从中就可以看出,在你心中只想着自己瘦弱的一面。来,仔细听老师的话!从现在开始,你脑海里要想着‘我很强壮’,接着做收腹、挺胸的动作,想象自己很强壮,也相信自己任何事都能做到,只要你真的去做,也鼓起勇气去行动,很快地你就会像个男子汉一样!”   当小威廉跟着老师的话做完一次后,全身忽然间充满了力量。   如今,他已经85岁了,依然活力十足,因为他一直遵行着老师的教诲,数十年来从未间断。每当人们遇到他时,他总是声音饱满地喊“站直一点,要像个大丈夫一样”。   利用自我暗示的力量,灌输给自己正面的意识,在改变自己的同时,可以更加了解自己,也对自己更具信心。   就像故事里的小威廉,老师的引导唤起了他内在的勇气与活力,让他相信,只要“挺直腰”,世界就已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你呢?还是垂着头,或是歪歪斜斜的站姿吗?   你听,威廉又在喊了:“站直点,要像个大丈夫一样!”   深吸一口气,你一定能感觉到身上的一股潜在能量正隐隐发威。唯有相信自己的无限可能,你才能真正地超越自己,提早看见成功的未来

彭充
我们常常习惯于把那些从小就显得安静、乖巧,不对大人表达太多需求的孩子视作一种懂事,作为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个体,我们非常善于牺牲自我去成全一种更大的精神道义,这种文化合理性让我们成了世界上最团结一致的群体,也让我们在过去数千年里烙印下了独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心灵伤痕。 然而从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健康来看,那些在襁褓中就已经不再哭闹,在小小年纪就已经稳重内敛的孩子,他们或需要用一生背负起一具别人都无法看见的沉重枷锁,并且用这个时间里所有的自我束缚来换取一种认同,他人的,自己的。 如果能回到那个匍地而行的年岁,你看到的或许不是那个在他人面前总是恰到好处,举止得体少年或成人,而是一个被吞噬了所有生命活力的幼孩,在他们早已干涸了无数次泪痕的脸颊上,有的只是如荒原般的安静,苍土般的漠然。 幼时的他们倔强、刻板、不善言辞,直到心智启蒙的那一刻,他们突然成为了情商最高的物种,每一个人都夸赞他,喜欢他,他们也知道如何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舒服,他的言语,他的行为。 在他们面前,所有人都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可以自顾自的说话,而不在意他是否想听。因为他们总是表现的饶有兴致,礼貌而又真诚。所有人都视他们为重要的朋友,都热情的联络他,对他敞开心扉,就像他也真的喜欢这些一样。 在他们身上,你看不到任何棱角,他们犹如流体的生命,以无形入有间,随方就圆,平洼合丘,从不与他人相伤。 对于他人,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克制谦卑,他们敛藏自己所有的气息,生怕任何有悖于他人想法意见的姿态浮现。倘若有一刻,两个人都寂静无言,他们才会去表达自己,为的只是再次把对方作为主角邀请入场,且不让对方觉得尴尬。 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也曾渴望表达,也曾希望被理解,他们只能和自己的同类为伍,在那些彼此都以熟知的宇宙里自由。他们怀着一份企盼的心愿,希望得到那样一份允许,直至再次面对他人。看着那些可以用自我去表达的人,他们找不到一个与之相对的存在,他们只能熟练的臣服并让位。 如果你曾聆听他们的故事,你会瞥见这样一幕,在那段模糊的记忆里,在那个他们还可以表达自我的时间,他们怯生生的仰头看向妈妈,在那张原本可以倒映出自己模样的脸上,他们再一次看见那张熟悉的脸,以及同样熟悉的簇拥在脸庞上的退缩,厌烦,不耐,漠然,然后他们记住了那份羞耻。 自此,这个世界又多了一个懂事的孩子。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