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我们的人生阅历、工作经验,比孩子多很多,但走过,就忘了。

李丽杰
我们的人生阅历、工作经验,比孩子多很多,但走过,就忘了。 总用自己现在的视角、判断、标准去要求孩子:“你应该宽容”、“你应该有同理心”、“你应该学会反思”...... 但回想一下,我们几岁、十几岁的时候在想什么干什么?现在的我们,真的做到这些了吗? 用同理心,宽待孩子;用自身行为,影响孩子。这才是言行一致的讲道理。 这时,不用你把道理说尽,孩子也会向你所展现的品格靠近。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宋慧敏
人是环境的产物,如果一个人生活和成长在充满爱、充满喜乐的开阔环境里应该比在满是指责、内疚、恐惧的环境里更加有分享欲、更加自信、更有爱的能力。在一个能够看得见希望的家庭里面比一个看不见希望的家庭里更加勇敢。但是,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我们想改变一个人的时候往往想的过于简单了,我们会直接告诉ta:“你要更大胆一点、更自信一点、更有责任感一点”。我们习惯于把他没有的或者希望ta具备的品质直接告诉ta。但是,我们并没有让ta生活在一个能够培养大胆、能够培养ta责任感的环境。所以,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要求提的再准确人也是不会改变的。人很难在一切不变的情况下仅仅靠自己的能力就改变了。举个栗子:我们想让另一半更疼爱孩子、更顾家。我们不能让姥姥、奶奶像优秀管家和专业育儿嫂一样参与过多的持家/带娃工作,虽然这样可以减轻年轻人的负担,但是不能够帮助他更爱这个家、培养更好地亲子关系。留一些工作空间给爸爸,营造出来家是欢迎你的,家是对你有吸引力的、你是被我们期待的,你在这个家里面是被接纳、被欣赏的。这样的家庭氛围,他很难不爱这个家。所以,想要改变一个人,单纯改变这个人可操作性并不高。我们可以去改变能够促成ta改变的环境。环境变了,人很难抵抗环境的影响。 祝您天天好心情~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