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我们一直在寻找着快乐的自己,快乐到底在哪里,我们向外看去
孔德雪
我们一直在寻找着快乐的自己,快乐到底在哪里,我们向外看去,似乎别人的状态都很快乐,我们跟随别人的影子以为那是快乐的自己,当别人与我们有点距离,我们才发现那些和自己没有关系,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回头看看自己,快乐只要和自己的心在一起。
2温暖
0回答
白雪峰
温暖了
#
个人成长
相关回答
苑群
当你强烈愿望想要达成一个目标,整个宇宙都回来帮你。 只是你要辨别出困难给你带来的历练,经验给你的礼物。 在经历了凤凰涅槃之后得到新生。
冯二玲
有人说, 我没做过什么大恶之事, 为什么要在困境中受折磨? 人活在世间, 像一场考试, 如煎鱼般, 翻来覆去的考验, 甚至“不合情理”、莫名其妙、 不按套路”的在逆境中煎熬。 最后搞得灰头土脸、里外非人。 没有人会想在吃美食的时候痛改前非, 也没有人会在玩耍的开心时刻检讨自我, 所有的跨越式成长都发生在痛苦之时, 所有蜕变的努力也都在默默无闻中进行, 不煎熬你怎么能脱胎换骨, 怎么会愿意撕掉虚假的面具, 怎么有心力卸下厚重的盔甲, 怎么会放下坚若磐石的我执, 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透过人和事淬炼, 让你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反复锻炼, 磨到你身心通透, 执着消融, 天人合一, 才能回到圆满处。 一切的发生都不是针对你, 一切的发生都是为了唤醒你。
王义丽
你可以不用读一本书,但自己这本书一定要读明白,读明白自己这本人生之书,才真正读懂其他书。知识不是学来的,是通达而来,更需要智慧驾驭。 古往今来 先人前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你不用羡慕ta人,你也有生命读懂自己是起点。
冯二玲
第230天 换 个 角 度 云彩从来不会遮住太阳,也不会遮住你的眼光,遮住的只是你的角度。 同一个时间的太阳,有人看到了红日东升;有人看到了夕阳西下;有人看到了乌云蔽日;有人看到了彩霞满天。 因为站的位置不同,才有了如此的景色。 你有没有想过,让自己换一个位置,去看红红的晚霞,去看彩霞满天,去看旭日东升。 生活里也一样,有些痛苦往往不是发生的事件,是我们看待的角度。 换一个角度看世界,收获不一样的心态。
薛昭霞
你的“心理韧性”,决定你的人生… “生存下来的也许不是最强大的生物,也不是最聪明的生物,而是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 尼采,现代西方哲学最早的奠基人之一,也曾说: “凡杀不死我的,必将让我更强大。” 这些学者先哲们所传达的含义,都指向了一个与我们人生息息相关的因素一一心理韧性。 清华大学的彭凯平教授给出了这样的定义: 心理韧性就是从逆境、矛盾、失败甚至是积极事件中恢复常态的能力。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马拉松,有时候你并不知道终点在哪里。 你只能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向前跑。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因为一路上可能没有人给你喝彩助威,也没有人和你并肩前行。 唯一能够让自己走得更远,走得更久,并且走到最后的,靠的是你的心力,也就是所谓的“心理韧性"。 换成我的名片
刘金晶
挺久之前,我发布了一篇文章,大概2k多字左右。 前几天,收到有人发私信问我,这篇文章是不是没写完,觉得写的挺不错的。 因为文章是复制粘贴过去的,所以我想是不是粘丢了一部分,于是把段落对了一下,发现没问题。 但对方又坚持问了一次,还挺认真的,我也有些狐疑,于是又仔细的把文章看了一遍。这一遍就看出了一点问题来了,论述的第二部分是有些仓促的,过渡得有些生硬,可能不是专门学心理的人,论述的转折就不是很连贯,有些断续的感觉。 看出来了之后,我就回应说,文章是当时听课有感触一时兴起写的,有点久了。虽然也问了对方感觉哪里有断点的感觉,的确也是想从读者的角度得到些反馈,但本心来说,并没有根据反馈很快就去修改的想法。 没想到过了一阵子之后,对方说看到完整的文章了,是软件和手机型号之间有不兼容的地方,显示不全。 这一下,真是出乎我意料了。找了好半天文章本身的问题,原来不是没写完整,而且真的没看到完整的。 这一次,又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内归因倾向。 归因方式是人们在面对问题找原因时的一种思维方式,从自身内在找原因就是内归因,从外界外在找原因就是外归因。 这两种方式没有完全的好或不好,都有适用的场合。有句话说,天底下的事就三类,我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爷的事。 如果真是自己的事,那么内归因就是合适的,叫勇于承担责任,否则,是别人的事、老天爷的事还内归因到自己头上的话,就叫过度承担、自疚自罪了。 反之,明明是自己的事,还外归因到别人头上、老天爷头上,那就推诿、不负责任。而别人的事、老天爷的事,的确外归因就是合适的,那叫有边界、各自为自己负责,和接纳现实。 所以,归因方式无所谓好坏,最佳的方式是,能够根据具体事情的实际情况去选择符合的归因方式。 但一般人们都没有那么极端到只是外归因或只是内归因,只是根据人们的性格秉性会显示出偏向某一方的倾向。有人倾向于内归因,就会事情来了先看自己能做点什么、是不是自己这边的原因。而有人就会倾向于啥事都先把自己撇干净了再说。 那成长的方向,自然是向着趋于中庸的方式去啦。内归因倾向的,可以试着首先去找找别人的原因、客观的原因,再回到自身,而外归因倾向的,则可以首先看看自己对事情有什么样的影响,再去看外面。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