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王倩倩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宗阳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尊重孩子的努力 不问太多问题 别急着告诉他们答案 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别毁掉孩子的希望
郭馨元
情绪是每个人都有的~不需要刻意的去打败它,压抑它~它像流水,不是阻断,而是疏导。 如果情绪上来了,很合适的方式是接纳它。并且这是觉察自己的好机会。建议从上帝视角看着它,并自我对话,“我现在很生气”“为什么生气”“因为他不回应我”“为什么不回应生气”“因为他不尊重我”“哦,原来我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尊重”“但是我无法控制他的行为”“是的,我无法控制他的行为,也许他不回应也不是因为不尊重,而是其他原因?”“我也并不一定需要从他那边得到尊重?” 初步我们就会有相应的一些觉察和反思: 1.我需要被尊重(是的,这是人想对高的层次的需要,马斯洛的爱与尊重需要;2.他也许不是不尊重?也许是不知如何应对?3.我无法控制他人的行为,既然无法控制,就接纳,不必有情绪;4.我能控制的是自己,看看我能做什么?
刘学影
顾丰玲
有来访到我这里抱怨她身边有亲人总是不能好好说话,让她很痛苦,无法深层次交流,说话需要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对方就可能很久没有声音,拉着很长的脸,渐渐的她的话越来越少了,夫妻之间好像陌路人。是的,与身边的亲人不能很好交流沟通的确是一件痛苦的事,但是我们生活中这样的情况还不少,那与这样的人怎样相处才让自己的情绪好一些,少收伤害呢!最好不要希望客观的转变,而是主动调整自己,如果实在多次沟通无果,可以告诉自己,对方不高兴了,与您没有关系,您该吃吃,该玩玩,该工作就工作,放开手脚不予理睬!这种情况一般时间过去了,对方也缓过来了,因为这是人格发展问题,不是您可以转变的。
胡星星
王阳明有个说法很让人触动:“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朱丽娜
第一种:聆听内在声音。咨询师的品质构成了来访“最原初的环境”——当他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好妈妈”就会这样 第二种:共同体验。咨询师与来访者此刻正在共同经历某种感受 第三种:移情修复。慢慢内化每一次被对待的体验,自我变得接纳,人格也由此得以改变。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