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若视岁月成花园,每日何处不芬芳!

王琛
若视岁月成花园,每日何处不芬芳!

0温暖
1回答
相关回答
张万青
今天做了一个两个小时的超感内观,收获很大。一开始没有听任何音乐,就自然的放松,所有能自主的部分凝结为观察,所有不能自注的部分都凝结为观察的对象。意象里出现了一条汹涌澎湃的江河,作为观察的我在两岸观察这个在江河中的肉身。一开始意象里会出现咨询的画面,会出现蟒蛇戏水的画面,大约到了50分钟的时候,这个是蟒蛇啊还是像龙啊这个东西,它突然就长到我身体里面去了,九个头。它带着我的肉身时而钻到水底。水面之下,好像依然有海怪,它奔腾着朝我袭来,我不再恐惧和害怕,这九条龙彻底的将海怪撕扯的粉碎。 继续内观,作为肉身的我带着九头龙蹿出水面,在很高的位置舞动着。过了一会儿,对面出现了一尊佛,冉冉升起。九头肉身就问这尊佛:“如何才能度过当下的难关?” 佛说:“把自己变成能量场的中心,那些客户都会被能量场吸引过来。” 肉身回复说:“感谢指点。” 佛说:“不用感谢我,我本也是从你的肉身里面分化出来的镜子而已,你本自具足,好好体会吧。” 在这一刻,作为观察者的我做岸边感受着、体验着,仿佛我真有一种本自具足的体验,就是我通过超感内感确实可以穿透内在的反应模式,反应模式改变了,命运不也就改变了吗。 在快结束的时候,我打开音频又听了一遍,能感受到那句话的力量,‘所有能自主的部分为凝结为观察,所谓不能自主的部分都凝结为观察的对象。把观察退回到天空,退回到背景’,这句话很打动我。退回到背景,就是退回到大地,退回到阴性世界,那阴性的世界里面自然而然就长出阳性的力量。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刘云清
(张沛超) 接下来要引入一个与自杀有关的概念,叫作"扭力"。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一个叫张杰的自杀学专家,在进行自杀社会学的研究后得出了扭力理论。扭力不是压力。 我们假设有一块橡皮,给它上面单方向承重,它就会产生压力。你得用多大的压力才能把它压散掉?但是你要拧他的话,轻轻一使劲橡皮就裂开了。这就是扭力的神奇之处。张杰认为,单方面的压力不管有多大,仍不足以导致自杀。导致自杀的其实是内心的冲突。 比如一个孩子在家中既要忠于母亲,又要忠于奶奶,那不管他做什么选择,都会不好。 。。。。。。 成年人的自杀不像青少年一般盲目,它有内在的算法。从客体关系的理论来理解,一个人的自杀可能有很多好处。好的自体,坏的自体,好的客体,坏的客体,产生了4个象限。 一个人的自杀,有可能是为了保住好的自体。一些影视明星在最好看的时候自杀,遗像永远如花似玉。一个老年人在疾病将会导致他死得难看的时候,有可能会自杀,因为他要保住好的自体。一个人的自杀是有可能有这种潜在算法的,只是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进行了这种掂量。 一个人自杀有可能是同好客体团聚。比如中国古代有夫妻感情特别好的话,丈夫死后,妻子选择殉身。当一个人丧失了重要亲属,有可能通过快死而与那个人团聚。一些自杀事件中,孩子跳完,父母跟着跳,好像连一秒都不能错过,赶紧扒上这一趟车就可以跟孩子又在一起了。 我们做危机干预的时候一定要懂得辩症,要能找出他当前寻死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帮他找到不死的道理。 还有一种死法就是象限三,要干掉坏的自己,多见于自罪自责型。感觉自己罪孽深重,所以把一个罪孽深重的坏的自体干掉是一件正义的事情。一些重度抑郁患者常有着近乎妄想似的自罪观念。 最后一种象限四,是报复性的。如果死能够给坏客体带来麻烦,比方说一个人认为自己的父母是坏的、虚假的,自己的死能够将父母的罪行昭告天下,他也可能会选择死。 在进行自杀干预的时候,最好能知道是什么情况,迅速分型: 对于第一种型要告诉他:你能想象以后你会好成什么样吗? 对于第二种要告诉他:你能想象你的好客体如果活着的话,他会对你说些什么吗? 对第三种,大概只能用药克服妄想。 对于第四种要激活他的怒,当他非常生气的时候,他会先不急着死,想要再斗一斗,因为气还没解。 因此,自杀干预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要让对方理解你不是和他对抗的,而是和他站在一起成全他的。

史冬英
心理学的普及少不了一个词——无条件的爱,而这个词无疑又让许多人找到了灵感:噢,原来我这么多的问题都是因为我没有得到过无条件的爱啊! 无条件的爱确实非常棒,也确实能够治愈心理创伤,但如果因此而陷入对无条件的爱的狂热追逐中,你就会掉进陷阱。 因为无条件的爱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很难做到。假如我们给爱打个分,那么无条件的爱就是100分的爱,是完美的爱,因此无条件的爱是不可能人人都会的,即使对那些有此能力的人,无条件的爱也是不可能持续出现的,换句话说,他可以在这一刻,或者这一段时间给你无条件的爱,但下一刻或下一段时间他就做不到了,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而有些人就是要别人给他们无条件的爱,否则就不屑一顾,或者一旦尝试过无条件的爱,就要求别人一直给他们无条件的爱,否则就又哭又闹,指责别人变心了,但结果是他们离无条件的爱越来越远了。 打个不太准确的比方,无条件的爱就像山珍海味,如果能吃上当然很好,但吃不上的时候,哪怕白米粥也得来上一碗吧,不然会饿死。 事实上,无条件的爱是我们对别人的完美的期待,而完美是不存在的,所以迎接你的只能是无尽的失望。与其期待别人无条件的爱,不如把自己修炼成吸“爱”体质,只要是爱就照单全收,到那一刻,你会发现即使没有无条件的爱,你的身边也满满都是爱。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