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面对别人提出的请求,即使自己心中不愿意,但为了让对方满意
王冰
面对别人提出的请求,即使自己心中不愿意,但为了让对方满意,获得对方的认同,也依然勉强自己去做。这样的人,往往自我价值感很低。自我价值感低的人总是过度在乎别人的感受,长期忽略自己的感受,甚至压抑自己内心的需求,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
0温暖
0回答
#
个人成长
相关回答
黄启士
父母的爱如此令人动容,本质上却如此幼稚,其实只不过是父母自恋的重生罢了,当他被转变为客体爱恋时,明明白白的显露出他之前的本质。孩子将会取代父亲的位置,成为伟人和英雄。而女孩将会嫁给王子,作为母亲迟到的补偿。而这都是父母渴望实现而未能实现的梦想。--弗洛伊德
石萍
情绪的尽头,是沉默。 社交的尽头,是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
李晓莉
从前有个国王,遇到这样一个难题: 墙上有一条线,要求在不碰触这条线的情况下,如何让线变得细一点? 国王重金悬赏求解,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依然无人能够破解。 直到一天,来了一位高僧,高僧在线旁画了一条粗线,便离开了。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在粗线的对比下,之前的线就显得更细了。 粗线代表你的格局,细线代表你在生活中遭遇的琐事与破事。 当你格局大了,情绪就好了,脾气就小了。
蒋营宜
有时候,一个人是否喜欢你, 不是因为你帮助了他,而是因为他帮助了你。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我们让对方感觉到了「被需要」,让他感觉到自己「有用处」。 人是悬挂在自己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一种动物。 这个“意义之网”,很多时候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关。 而自我价值的实现,依赖于他人的「被需要」来成就。 这也是为什么说,关系中的「需要」与「被需要」同等重要,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种强情感联结。 适度的「被需要感」,是一种健康的自恋性追求,它可以同时滋养自我、关系与人生。 但,凡事过犹不及。
郭朋雅
在两性关系中,经常在我们要的时候,以孩子的状态去索取; 在我们要不到的时候,又以父母的状态去指责、教育对方。 很少有成人态去面对对方,因为我们的内心,都住着一个没长大的孩子!
李有军
安全感来自于两个方面,即可控度和确定度。如果一件事情,你觉得是可以在你的控制范围内的或者是被你所确定的,那么这件事情就会给你安全感。如果你对它有无力感,那么这个事情就不会给你安全感。而当一个人在情感方面从对方身上得不到足够的安全感时,她便会追求物质方面的安全感,来抵制情感方面的安全感缺失。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不愿意相信爱情的人,会将过多的物质现实因素加在关系里原因。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