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关于与"自我"的连接,"接纳"自己是第一个层次,再往上是
薛昭霞
关于与"自我"的连接,"接纳"自己是第一个层次,再往上是"爱"自己,再往上是"欣赏"自己,再往上是"庆祝"生命。 我们要学会庆祝生命,为每一天的自己而庆祝。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尤四海
策略人格心理学主要是通过理解个体的人格特质和心理策略来提高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以下几种类型的心理问题咨询服务: 5. 应对压力和挑战: - 不同的人格特质对压力反应不同。咨询服务可以利用人格心理学知识帮助个体发展更有效的应对压力的策略,如增强韧性、建立支持网络等。 不同的人格特征,在面对同样的压力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应对策略,策略人格心理学采用的是健康心理学的压力与人格能力适应理论,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压力调整策略,从容应对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的各种压力。
石萍
破窗效应: 一个房子的窗户如果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那么过一段时间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其他人打破。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及诱导性。 启迪:在工作中,要时时刻刻保持警戒,别让自己成为职场上那一扇任人践踏的破窗户。
那晓旭
每个人在原始家庭和童年经历中与重要养育人的依恋关系,形成了Ta最原始的安全感、归属感、把控感。当被需要被关注被肯定被无条件的接纳和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成年之后就会变得非常敏感,不断的向外试探、求证、抓取。 当这种被无条件接纳和爱的需要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促发了哪怕有一个人对自己不带附加条件接纳和爱的渴望。 这种渴望有时会以特别的形式呈现,比如,富豪假装贫穷或故意吝啬,希望女人爱上的是哪怕身无余财的自己:女人会扮丑或耍脾气来挑选“真心”男子;孩子会刻意考差成绩来观察父母的态度。。
赵莎莎
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个问题出发,把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进行分离。只有进行了课题分离,我们才有可能做到远离不必要的烦恼。 就拿别人对你提出要求来说,你的课题就是要不要接受他的要求,只需要就事论事,做出你想做的回应就好。至于他怎么来处理你的回应,他会不会感到失望,会不会认为你太不近人情,那就是他的课题了。那你可能会继续追问,如果他的反应可能对你造成伤害,那么这是谁的课题?思考一下,这是你的课题,问题抛回给了你,对于他的反应,你可以考虑远离,或者回击。 课题分离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思考角度,很多棘手的问题,用课题分离,很有可能会让我们豁然开朗。 我们可以用亲密关系中的“分手”来举个例子。当对方提分手或者表现冷淡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辨识出“他究竟在想什么”这个问题,是对方的课题,我们不该妄加干涉。因为事到如今,对方怎么想的,对我自己来说已经毫无意义。而“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我适合什么样的伴侣”“我该如何取悦自己、喜欢自己”,这个才是我应该花时间精力去关注的课题。 同样的,我们在职场中,常会听到有人抱怨说,谁谁谁的工作能力不过如此,为什么他升职加薪这么快。这种时候,我们应该认识到,不论别人实际工作能力如何,他何时升职加薪,都是那个人的课题,更是选择提拔他的领导的课题,不是我们应该干涉的课题。对我们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课题是,“我想要获得一些什么样的成就”“我从这份工作中是否得到了我想得到的”等等。我们需要时刻谨记,值得我们花时间精力去思考的课题,是以“我”自己的内心为出发点的。 但是问题来了,面对一个事的时候,我们怎么来分辨这是谁的课题呢?阿德勒认为只需要考虑某种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最终由谁承担就可以。谁来承担这个结果,那这就是谁的课题,谁就有这件事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张凤琴
婚姻中常常遭遇出轨,有些人选择无法原谅,有些人选择忍气吞声…… 出轨似乎成为了一个家庭的飞来横祸,如何面对,如何避免似乎是大家一直思考和探讨的。 我们可以通过这件事反省的是: 既然无法阻止伤害何时发生,但我们如何看待他的行为,承受能力如何,同样也决定了我们的受伤程度。 如果它只是证明这个男人人品不行,缺乏自制力,那也许我们就不会这么难过。 真正让我们受伤的是: 通过这件事我们才意识到自己有多么脆弱,意识到我们的依赖和对对方的强烈需求。 最后也因为这种受制于人、失去自主能力而深陷痛苦。 所以,任何一个潜在的婚姻对象,当然都是有瑕疵的。就看你如何与他相处了。
张凤琴
迷失和忘我的区别没那么大,忘我是快乐的,但当这种快乐成为一种执念,脱离了生活,人就成了迷失的灵魂。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