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人生就是一场体验,带着体验的心态面对我们人生中所有的经历

刘丽艳
人生就是一场体验,带着体验的心态面对我们人生中所有的经历,你会发现一切都不是问题,一切发生都有两面性,看到什么是因为我们内在有什么。如果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内在,就常常会为外面的发生而动容,如果可以觉察自己的认知局限,觉察到自己思维模式,就会带着觉察调整,让外显的一切都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当我们陷入在问题里就永远也解决不了问题,只有站在事情之外,才能看到更清晰的本源!做一个自己思维行为,自己生命的观察者,带着觉知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1温暖
0回答
赵晏艺
温暖了
相关回答
赵晓忠
心理学家麦基在研究很多人的经历后,提出了一个概念: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         他在《可怕的错觉》中指出,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某种情绪时,心里就会带上强烈的个人偏好暗示,继而会导致主体从客体中去佐证。“喜欢某个人或事物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会让自己在现实中搜寻印证,然后再用这些似是而非的印证,来佐证自己的心理预期,最终形成一种‘真是如此’的心理定势。若是愤怒、仇恨或是怀疑时,我们又会不断寻找材料来强化自己的臆想,在偏执于愤怒、仇恨的情绪里,让暂时压抑的情绪感得以宣泄。”         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选择看到的样子: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你相信不公平,就会发现无数不公平。而你相信努力,就会发现努力真有回报。你相信美好,就会发现生活处处有美好。麦基还发现: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         焦点的理念中也有:你关注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其实也是这个道理。犹如一个太极图,关注白色中的黑点,黑色部分就会不断扩大,以致于你看不到白色的部分,如果你把目光投向白色的部分,黑色的部分会愈来愈少,虽然黑依然存在,但你看到更多的是正向。         在家庭里也是如此,你关注家人的缺点,他的缺点会越来越多,你关注他做得比较好的方面,你会发现他的优点越来越多。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赵莎莎
想象一下,假如你今天完成了20件事,但犯了一个错误。晚上入睡前,你脑子里最有可能想的是什么呢?很有可能是那个错误。 为什么我们会对坏事念念不忘?因为我们的大脑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消极偏见:时刻为我们留意潜在的危险或损失。因此,我们会对各种消极的事物更加敏感,容易产生焦虑、沮丧和失望等负面情绪。 然而,脑科学告诉你,大脑是可以被改变的!你可以通过不断内化生活中的积极体验,塑造坚定有力、积极乐观的大脑,最终收获平静、自信和满足的人生。 我们的大脑对外在的挑战有三种应对方式,第一个叫作let be,顺应;第二个叫let go,放手;第三个叫let in,接受。 核心是告诉我们怎么样学会let in(接受),然后能够让我们的大脑回路产生不一样的感觉,重新创建神经回路。因为人的大脑当中有很多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之间在不断地连接,从而产生神经回路。你的一些神经回路会引导你对事情产生直接的反应。 比如有的人天天都很紧张,当别人刚告诉他说“有一个事”,他就紧张了,因为他的神经回路当中就是搭了一条紧张的线。 那这个东西怎么改?神经界的达尔文主义有一个原则叫作“忙者生存”。自然界中是“适者生存”,能够适应的人才能活下来;大脑当中是忙者生存,就是你头脑当中经常使用的神经元连接会变得很发达。 有一个名词叫作“体验依赖型神经可塑性”,这个词说出来有点拗口,其实很简单,就是神经的可塑是来自体验,体验得多了,可塑性自然就强了。因为我们大脑的能量是有限的,我们根本记不住那么多的东西,所以我们的大脑天生具有选择性:哪些东西能够被关注,哪些东西不能够被关注。有的人很八卦,看到任何八卦的消息都要去看一下,因为他的大脑就喜欢关注八卦的事;有的人喜欢赚钱,他看到所有跟赚钱有关的新模式,他都会去关注一下。这就是你大脑神经元的连接被塑造的过程。 还有一个词叫“自我导向型神经可塑性”。其实从学术的角度讲,就是教给我们怎么样使用“自我导向型神经可塑性”来逐渐地塑造你自己的大脑。你可以想办法让你的大脑变得更平静、更自信、更满足。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