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家庭生活是我们学习情绪的第一个学校。 在这个情绪学校里,

刘丽艳
家庭生活是我们学习情绪的第一个学校。 在这个情绪学校里,家长说什么、做什么,都会影响孩子,孩子也是通过父母的言行举止,来学习如何处理情绪、如何与人相处。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如果从未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在以后生活中,他们也很难去理解和尊重别人。 很多父母认为,打击、否定孩子,是激励孩子的一种方式。他们常常对别人的孩子客客气气、赞不绝口;转向自己孩子,就十分苛刻,没什么好话。 这样教育的孩子长大成人,都受困于“情绪”和“交往”问题,甚至讨厌自己,为何身上总摆脱不掉父母的影子…… 父母的言语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1温暖
0回答
胡周琴
温暖了
相关回答
朱丽娜
对一个人如此重要的“攻击性”,是如何一步步被抑制的呢? 有一个朋友在小时候,一天她父亲同事带着比她小一岁的弟弟到家里做客。他看到房间里的毛绒兔子,向她索要,她不想给就给小男孩糖果,对方却不要,两人开始争吵。父亲闻讯而来,二话不说直接把兔子给了小男孩。她本就很委屈,可小男孩根还不停揪玩偶的毛。橙子越想越气猛地从小男孩手中抢回了兔子。 小男孩开始哭闹,父亲狠狠盯着橙子说:“你怎么这么小气,你可是姐姐,要让着弟弟!” 这件事的结果是,朋友被惩罚晚上不能吃饭,以记住“做人要大度,要照顾别人,不能自私”的道理。从此,她在内心刻下了一个大人教会她的“真理”:你不能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能保护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攻击”他人。不然别人会因此对你失望,讨厌你,远离你。 她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习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无法自如地做自己。因此她与群体疏离,宁愿孤独。在她的经验中,关系是脆弱的,她的攻击性足以摧毁它。一方面,是一种自我防御。另一方面,是努力避免幻想中攻击性带给自己的惩罚——即客体会抛弃自己、离自己而去。 这样,她会再次经历丧失“客体关系”的痛苦,就像当年失去父母对她的喜爱一样。那种恐惧深藏多年,如同野兽,总是伺机而动,摧毁她无数次试图对他人重建信任的尝试,让她很难真正与人亲密起来。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