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如果在亲子关系中,父母给予你足够的亲密滋养和接纳,成年以

赵娜
如果在亲子关系中,父母给予你足够的亲密滋养和接纳,成年以后你才有能力去享受亲密关系。我身边也有许多朋友,外表光鲜,生活独立,拥有良好的工作技能,经济收入也不错。但私底下却常常有一种很深的孤独感,总觉得自己的人生还不够圆满,人际关系长期处于疏离的状态。 在仔细观察这些人的家庭,多半拥有善良的父母,回想起自己童年的成长经验,大部分的记忆也都算是愉快的。并没有遭受到严重的伤害,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孤独和疏离的情绪,始终是亲密关系的阻碍。为了协助处理这些问题,心理学家Dr.Jonice Webb博士提出了一个观点,叫做『童年情感忽视』。 每个人都有可能会有童年情感忽视的伤痕,它微小到你几乎看不见。童年情感忽视通常来自童年期间没有被说出来,没有被观察到,甚至没有被记得的事情。 也许只是一次很渴望表达开心的感觉,父母却被手边正忙碌着的工作而忽略没有适时跟孩子分享快乐的情绪; 或者是童年时候,一次失望伤心的经验,父母没有及时用同理的方式,倾听孩子的难过,甚至还满不在乎的说,这根本不值得你伤心。 这些童年时期被忽视情感的经验,往往在成年之后变成亲密关系的阻碍,甚至以忧郁、焦虑、愤怒或是情感和婚姻的问题表现出必须求助于心理治疗的症状。 事实上,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童年。正如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的父母都已经算是够好的父母,他们努力的去为做一些事情: 维持一家的温饱,让孩子接受应该有的教育,也没有对孩子刻意虐待,只不过父母在自己忙碌的工作与充满压力的环境中,不得不在教养上的一些环节忽略孩子的感受。 当情感忽略的细节,让事态不断的扩大,让孩子在粮食足够温饱的成长过程当中,发现自己在感情上处于饥渴的状态,问题才会显露出来。不管父母这样的方式有没有任何偏差,在情感上受到忽视的孩子,都会觉得有问题的人是自己,而不是因为父母做了什么事情亏待了他们。童年情感忽视的研究与发展,并不是为了指责父母和羞辱父母,而是希望帮助在童年时期遭受过太多情感忽视的成年人,能够回头面对自己内心永无止境的空虚。 明明处于圆满的状态,却始终觉得自己不圆满的痛苦。以正确的方式,疗愈自己童年情感忽视的创伤。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个个案。 小慧是一个成功的年轻女性,最近刚结婚,在科技公司担任特别助理,薪水相当优厚。她说服丈夫在自己父母居住的社区,买了一栋房子。尽管她和父母相处的过程,常

0温暖
1回答
#
评论
常因为情绪的压力而几乎要抓狂。但是她还是希望能够就近照顾父母的晚年。面对自己事业一帆风顺,家庭幸福无比的时刻,小慧却经常感觉到,心中一股难以言喻的沮丧。 经过和心理治疗师的恳谈,小慧回忆起自己五岁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印象深刻的画面,她父亲在海边用沙子堆积一座城堡。 而在另外一边阅读的母亲突然把视线离开了阅读的书本,抬起头来严厉的对她说,小慧,你应该玩够了吧,你爸他工作很忙,难得出来度假,你就让他好好休息,来你过来这里我读故事说给你听。 这时候,小慧和爸爸都抬起头来,放下手边的小铲子,也停下了堆沙的动作,在一阵短暂的沉默过后,小慧的父亲站起来,把膝盖上的沙子拍掉,仿佛连父亲也必须要服从母亲的命令,而中断了父女之间开心的游戏时光。 小慧内心觉得很难过,也觉得自己有这样的难过,是很自私的,因为妈妈总是在照顾着他,而自己确实也不应该让爸爸太累,小慧选择顺服的回到妈妈的身边,听妈妈读故事书给她听。她没有办法继续和爸爸玩堆沙游戏的失望,好像也就可以慢慢淡去了,但没有想到却在长大之后反扑自己的情绪。 图片 类似这样的童年经验你也有过吗? 试着想象一下,如果当时妈妈的反应改变,是对着这一对正在堆沙的父女微笑说,哇,你们玩的好开心哦,接下来让我示范一下,怎么样堆出一座城堡吧。 或者当妈妈试图停止父女堆沙的游戏时,爸爸可以开心的对着妈妈微笑说,我一点都不累呀,出来度假最开心的事,就是和女儿在沙滩上玩耍了。 你当时的感受或许会因此而不一样。长大之后呢,你也会对感情有正面的期待。 如果同龄的经验可以像录影带一般倒转一次,当父母亲对于孩子的情绪反应可以有所接纳,让孩子从小就学会重视自己的情感需求。 长大之后,就比较有机会变成一个重视自己内心感情需求的成年人,而不至于经常逃避自己的情绪反应,甚至为了自己的伤心与愤怒而感到羞愧。 如果在亲子关系中,父母给予你足够的亲密滋养和接纳,成年以后你才有能力去享受亲密关系; 如果你在成长过程中遭受情感忽视,那么这些对别人来说,看似自然而然的能力将成为你必须在成年以后特别去培养的技巧。 要发展任何技巧,都需要花费一番力气。以下四个技巧,让已经成年的你学会自我疗愈的方式,弥补童年情感被忽视的创伤。 学习滋养和接纳自己; 建立平衡的自我纪律; 给予自己满满的安慰; 体贴自己所有的情绪。

相关回答
张凤琴
因为应对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比如出柜、离婚、丧亲、天灾人祸等)。 在问题发生前后由于情况重大,需要心理支持和指导而进行咨询,待问题本身解决或随时间淡化后,咨询就自然结束了。 而咨询的这半年到一年就是来访者心理的缓冲和调试期。 通过心理咨询的支持和帮助,来访者可以更好地适应变化,回归日常,不因事件造成的后遗而困扰。 在中程咨询中,来访者与咨询师建立了相对稳定深入的关系,因而可以深入探讨一些问题,并切实稳固改变。 有时候,短程咨询虽然促使改变发生,但由于时间较短,出了咨询可能又会马上反复,则可能会拉长咨询来使改变稳定下来; 也有一些短程咨询由于来访者的时间精力原因,隔周进行或中间暂停过,那么基本上做到12次时也就半年了。 另外,也有不少中程咨询事实上是应该进行长程咨询的来访者,中途由于经济时间等原因。 或难于面对咨询中对改变自我的挑战,自主脱落造成的结果。 对于这样情况的来访者,一般鼓励在做好准备后,重新回到咨询中去。 当然,也不排除由于各种环境和个人因素,有些来访者在中程咨询中就解决了长程问题。 以“心理保健”“自我实现”之类的泛性目标为主。 咨询师会在生活中不断支持来访者,并寻求在来访者生活中发生的任意事件中进行支持或深入挖掘,帮助来访者达成自己的生活事业目标、享受人生。 最后要说明的是,以上只是一般的心理咨询安排情况。 在实际的咨询中,由于咨询师流派手法不同,以及来访者所需安排不同,咨询的设置也可能拉长或者缩短。 比如有些精神分析师采用一周多次的设置,或者一些治疗师,一次咨询会长达2~3个小时甚至更久,那么事实上几个月就会达到中长程咨询的咨询量; 也有些来访者由于经济地理原因,会采取隔周一次,甚至由于各种变动,造成每月一次咨询,那么即使是短程咨询也会被拉得很长。 不过,一般不建议把短程咨询拉得太长,因为时间久了,改变的动力经常会被稀释; 同样,即使能集中解决问题,也不建议把应该中长程解决的问题的咨询时间缩得太短——人如果要在生活各个方面做出改变总是需要时间的。 甚至你周围的人适应你的改变还需要花时间,有时候给自己多一点时间,也能让改变更平滑、更稳定。 所以,来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咨询师探讨具体的咨询跨度。 出自清流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