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基本动机是趋向自我实现的

张皓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基本动机是趋向自我实现的,这种自我实现的趋向促使人们去成为他们想要成为的人。就像自然界中,植物和动物的成长都不需要有意识地去努力,只需要提供让他们成长的最佳条件就够了。同样,他相信人具有内在的能力来实现他们的潜能。由于这种先天的潜能,人们能够承受困境,并能从困境中恢复。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彭充
没有心理问题的咨询师是不存在的,只有问题性质、程度的区别。 一个求助者如果要找一个“心理完全健康”的咨询师,那恐怕就像要找一个手上没有细菌的人一样困难。一个咨询师,如果要等到他把自己人格中的所有问题都解决完了才出来做咨询,那可能他一辈子都做不了几个case。 最重要的是,并不是只有“心理没问题”的人才有资格去帮助求助者,也并不是“内心越纯净”的咨询师做的咨询见效越大。心理咨询界的大师欧文亚隆曾经说过,他反对咨询师在咨询关系中扮演一块“白板”(这里可以理解为一个不带个人气质或者内心意志的反应者),被动地反应求助者的问题。相反他鼓励让咨询师在接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暴露自己,和求助者交流自己的感受,哪怕它不那么完美,会让咨询师显得平凡,不那么高高在上,但那才是真实的人性,才是真诚的交流。它会带领求助者意识到面前的这个人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导师或者全知全能的拯救者,他是一个真诚可信赖的领路人,是可与自己平等交往的对象。只有这样,真正的疗效才有可能产生。 一个咨询师如果没有经历过心理问题的困扰,没有克服自身局限的经验,他往往不能做到对求助者的困难感同身受。只有面对过同样的敌人,又将其战胜,他才能够总结出一套成功的经验来传授给自己的求助者。 一个优秀的咨询师不应该是一个与心理问题绝缘的”健康人“,而应该是一个能够不断战胜自己内心冲突的坚强的人。而他在自我斗争、自我实现的道路上的感触和体验,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他的咨询理念。

唐建刚
原生家庭缺爱的人,连自我成长的意识都没有,业余时间90%的时候都在消遣打发时间,或者满世界乞讨爱。就算有自我成长的心,但是因为内心和爱失去了链接,内心没有成长起来,内心没有力量持续的去做一件事,不管做什么都是半途而废,三分钟热度。为什么要消遣打发时间,因为内心被恐惧追打,只要一闲下来,内心的伤就出来了,内心就开始莫名的不安、空虚、害怕、无助,难受,消遣只是为了转移内心难受的感觉。为什么要满世界乞讨爱,求在乎、求认可、求安慰,求理解。因为消遣已经无法缓解内心的难受了,只有爱能疗愈爱,只有爱能补爱。怎么破?把心打开,看见自己。看见内心的缺失、创伤、包袱、恐惧、不安……通过爱的疗愈补缺失、疗创伤、卸包袱,把四个内在小孩养大建立安全富足自由强大的内心世界,这个时候内心没有恐惧追着打,没有创伤发作的痛苦,没有包袱的压力,内心安宁了,内心有力量了,这个时候我们才有心有力量去打磨自己,提升自己,做自己,活出自己。一个内心满是缺失和创伤的人,几乎一生都被恐惧封印动弹不得。如果一个人很能说,很会说,给人感觉很聪明很能干的样子,但是很穷,也没有事业,这样的人内心一定是千疮百孔的。因为内心的伤太痛了,他根本不敢真的去做事业,他只敢打嘴炮,真正去干的时候,他就怂了,而且是本能的逃避,他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一直在逃避,所以也不会承认自己在逃避。太可怕了,无数的人因为内心的恐惧,不敢去面对问题,不敢面对自己的目标,不敢面对自己想成为的样子,不敢面对自己想要的成功,不敢去行动。然后说自己很空虚,很无聊,很迷茫,然后刷手机、玩游戏、打牌、吃喝玩乐打发时间,虚度光阴,虚度人生。怎么破?把心打开,看见自己。看见自己内心的恐惧,觉知自己害怕害怕的感觉,通过爱的疗愈,不断的疗愈内心的创伤,释放内心的恐惧和绝望。只有内心的恐惧和绝望疗愈了,我们的内心才停止逃亡,内心停止逃亡了,我们才敢面对生存,面对梦想,面对自己想成为的人,面对自己想要的成功。要不然你连面对的勇气都没有,更谈不上去做事业去,实现了。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