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做自己,请允许自己有“坏”的一面 比如说,拒绝、吵架、生

陶莎
做自己,请允许自己有“坏”的一面 比如说,拒绝、吵架、生气、发脾气 当“坏”不能通过正常的方式表达 “坏”就会以破坏的方式出现

0温暖
0回答
相关回答
史婧雅
在拖延症患者身上,先是看到严重的拖延,但仔细了解后,你会发现,拖延症患者大多非常焦虑。他们的焦虑程度和他们的拖延程度成正比。 焦虑,也许是中国人最普遍的特征之一。我们生活中能感到,即使是旅行,大家也都弥漫着一种焦虑的氛围,好像大家都有点急,干什么事都这样,虽说是旅游,却没几个人在放松。 摄影圈常有人分享一种感受:例如,去了马尔代夫,你会看到国人常常是拿着相机、手机拍拍拍,而外国人就在那里舒舒服服地晒太阳。前一种状态带着点焦虑,后一种状态则很放松。 研究拖延症的学者对此有一个更严重的解释:拖延,是在对抗死亡。也许所有焦虑背后都是死亡焦虑,那么,拖延症患者的死亡焦虑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看一下婴儿身上的表现:受全能自恋支配,婴儿期待自己一发出指令,世界即母亲,就要完美回应,这时他会得到满足,并觉得自己像神一样,否则就会产生暴怒,恨不得母亲去死。但不能直接去恨母亲,因为母亲死了,世界毁了,自己也就毁了。这种直接的毁灭欲会隐藏起来,化成一种弥散性的焦虑。这是原始的死亡焦虑,并且是婴儿自己发出的。 我们社会中,太多家长对孩子持有这种逻辑,他们变成严苛甚至暴虐的发令官,希望孩子能立即完美实现自己的指令,否则就对孩子传递死亡焦虑。不管是家庭的外在环境,还是婴儿的内心戏,只要心灵还严重停留在全能自恋水平,都会产生这种急切心理。比如孩子吃饭慢,都催快点快点。 例如,一位来访者,她没在做什么工作,按说时间非常宽裕,但她永远都处在急切中。哪怕只是平常走路,这份急切一样包裹着她。她的体会是,好像真有一种外在力量,像在用鞭子抽打着她。可事实上这个外在力量根本不存在,后来在咨询中她也觉知到,拿着鞭子的是她自己。 自己内心就像是有一个发令官和执行者。这些人的内心发令官发出一个指令,执行者必须实现,而且得是完美实现,否则执行者就该死。 因些拖延的人描述焦虑时,多人使用了“急切”这个词。不管是家庭的外在环境,还是婴儿的内心戏,只要心灵还严重停留在全能自恋水平,都会产生这种急切心理。 急切,是在被暴怒、恨、毁灭感等组成的死亡焦虑所追赶。拖延,则是在对它说:我不怕你!拖延症患者是想通过拖延来证明“我可以做我自己”​,或者说,​“我的意志可以存活”​。 太有效率的工作,体验不到这样的存在之美,而拖延,是对这种存在之美的一种渴求吧。所以的确,拖延是一种深刻的对抗死亡。

田大朋
在这个充满玫瑰芬芳的情人节,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更想与您探讨爱的本质——它不仅是心动的瞬间,更是滋养心灵的甘露。无论您此刻身处亲密关系,抑或正在等待缘分,都请记得:每个真诚的微笑都是心灵的礼物,每次勇敢的袒露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或许您正与伴侣共享烛光晚餐,不妨尝试在交换礼物时说句:"谢谢你让我学会用新的视角看世界。"亲密关系最动人的部分,恰是彼此成就的成长轨迹。如果此刻您独自品茗,请为自己斟满自我关怀的香槟,那些与自己相处的静谧时光,正编织着未来更从容的相遇。 特别想对在感情中受过伤的朋友说:看见橱窗里的情侣熊时,允许自己有心痛的涟漪,也请记得欣赏自己始终保有爱的勇气。心理学中的"安全型依恋"告诉我们,健康的爱既需要坦诚的依赖,也离不开完整的自我。不妨把今天当作练习情感表达的日子,给老朋友发条信息:"感谢你总在我迷茫时点亮灯塔。" 这个节日最动人的情话,或许不是"永远爱你",而是"我看见你真实的样子"。当您准备说出节日祝福时,不妨加上这样的观察:"你最近处理工作压力时更从容了"、"你安慰孩子时的样子特别温柔"。被具体看见的感动,往往比华丽辞藻更深入人心。 愿我们都能在这个日子里,以心理咨询师的视角重新解读浪漫——爱是流动的能量,是修复创伤的良药,更是照亮彼此灵魂的星光。无论您选择如何度过这个情人节,都请记得:自爱的能力,才是终身浪漫的开始。若您在情感世界需要专业支持,我们永远在这里,静候花开的声音。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