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偶尔翻到汪曾祺的《人间草木》,竟然让我瞬间带入,感受汪老

张凤琴
偶尔翻到汪曾祺的《人间草木》,竟然让我瞬间带入,感受汪老笔下的一草一木,感受这人世间的美好,难怪有人说这是一本写给生活的情书。 在书里,他感受每一种生活,热爱每一种生活,也成就着每一种生活。 我们看他饱餐四方食事,便觉人间烟火可亲; 看他从容应对苦难,便觉人生并没有那么难; 看他始终天真如故,便觉生活竟也如此可爱。 闲时读读汪曾祺,真的是件很惬意的事情。 多少作家勾画着阳春白雪,宏大叙事,而他,却教会我们俯下身来,热爱人间。 这一辈子不长,每个人,都值得活得美好一点。 从花香浅草、三餐四季中,汲取到好好活下去的理由,然后自酿出一怀欢喜,冲淡尘世的苦意。

0温暖
0回答
#
相关回答
于华鹏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认识最真的本心。 通过伏灭革除内心不好的私欲、物欲,而彰显明德,认识本心,表里如一。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出处:《大学》——春秋·曾子

程璐璐
朱丽娜
心理意义上的“攻击性”,并非无限制地攻击和伤害他人,释放恶意与敌意,而是一种攻击性驱力。它包含着进化取向,是一个人实现自己想法,竞争与超越的能力。 所以,当你长期抑制攻击性后,你会很难走出舒适区,无法自我实现的本质原因,源于我们压抑了那个与生俱来的心理财富——“攻击性”。 从小被压抑攻击性的人,会发生什么呢? 首先,ta一定是不自信的。顺从,是其一生之敌。父母过度压制孩子的攻击性,不尊重孩子感受,会让ta自我怀疑。长大后,亲密关系中处于压抑的状态,在人际关系中不会维护自己。成为我们通常说的“老好人”。 其次,ta也会失去竞争的根本动力——为自己争取机会,过得更好。如果一个人没有做自己的机会,ta的攻击驱力得不到发挥和释放,激起了对父母、他人和世界的强烈的不满和恨的情感。可能会转变为,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展露出明暗面,表现得自私、攻击、狭隘、嫉妒...慢慢变得愤世嫉俗,一步步迷失自我。 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可以成为谁。最为重要的是,没有攻击性的人,不会有真正爱的能力。回避攻击性的时候,也回避了爱。无法接纳攻击性的时候,也放弃了亲密的机会。 至此,我们知道,“攻击性”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的存在了。而已经抑制这份内在驱力许久的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学习如何正确释放和转化它为生命的动力。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