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很多人一聊到自己的缺点,仿佛自带显微镜,越是审视,就越是

华燕
很多人一聊到自己的缺点,仿佛自带显微镜,越是审视,就越是放大自己那些微不足道的缺点,进而自我批判。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我们之所以认为自己不够好,并非因为自己真的不好,而是我们对自我认知上的偏差,导致我们永远觉得自己不值得。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01原生家庭影响 原生家庭的影响并不只有父母离异这一种,很多单亲家庭的小孩也能身心皆健康地长大。与父母离异相比,童年时情感被忽视会产生更恶劣的影响。很多父母的教育理念就是不把小孩子当一个完整的人看,认为孩子还小,还没到有心理需求和重视情感的地步,只要保证他们的生活就可以了。甚至在有些父母的认知中完全没有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这些概念。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心中真正的自己一直是被压抑、被否认的,他们毫无选择的余地,只能被动接受父母的安排。作为一个孩子,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会很无力,因为自己一旦被养育者讨厌,一旦被抛弃,就意味着要面临无法生存的威胁。所以尽管很难过、很委屈,他们也会压抑自己的本能,降低自己的内在需求,去迎合父母定下的规则。在这种无限退让和持续被否定中,慢慢就形成了“我很差劲”的固定思维,然后就总是觉得别人都没有问题,出问题的一定是自己。 每一个讨好型人格的心里,都有一个过分压抑自己的小孩。每一种成年后的反叛与茫然,都源自未成年时期的过分顺从。 02外界的评价 外界的声音也会变成我们评判自己的标准。有些人真的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是那些负面评价。更有甚者,会把外界的评价当作自己的行事准则,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而不断迎合别人,哪怕很多事自己根本不喜欢。可你有没有发现,我们总想成为别人心中完美的样子,却不是自己心里真正想成为的样子。我们如此在意别人的评价,从本质上来说是害怕孤独,害怕自己因为无法达到别人的要求而被忽视、被冷落、被孤立。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难免在某些时刻与他人疏远,或是自身原因,或是他人原因。当我们陷入孤独时该怎么办?这种时候与其盲目地讨好他人、迁就他人来解决一时的孤独,不如高质量地独处,在没有陪伴的日子里沉淀自己,了解自己,坚定自己。如果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没有改变别人的看法,那我们完全不用在意,因为逐渐强大的我们已经无需他人的评价来佐证自己的人生。

1温暖
0回答
李璟
温暖了
相关回答
游慧怡
#自我认知# 我心中的“我”,和别人心中的“我”,是一回事吗? 我想起了很久以前,我在职业生涯中经历的一件事。我一向认为自己待人随和友好,但是有一天,公司领导突然和我说:“我感觉你总是有一种很傲气的感觉,看人的眼神也是很看不起人似的。” 后来我换了一家公司,我感觉有个同事看我的眼神有点奇怪,就是那种“尽力表示礼貌,但我和你并不熟”的感觉,那时,我想,她是不是对我有什么误解?找到一个机会请她吃饭后,她才告诉我:“你给人的感觉太高冷,像看不起人似的。但今天我知道你不是这样的人。” 这让我很触动。原来我以为的“自己”,并不是他人眼中的“自己”。别人心中的我,有着一致的形象——高冷,那至少说明,我呈现了与高冷相关的表情。 的确,每个人看人都是带有主观烙印的,我们在职场中可能也呈现了一些自己并未留意的迹象,让他人产生判断。 然后,在他人对你有了一个不一定公正的判断后,我们也会对他人有一个主观的判断。比如说,对那些看起来在回避我们的同事,我们觉得这个同事“排挤新人”。 这个判断,其实很可能是错的。 不妨跳出来,用第三者的角度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可以多和别人互动,去确认别人心中的“我”是怎么样的形象;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去进行“知觉检核”,了解别人的真实想法,而不是自己去主观臆断。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