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App
与你相伴成长
打开APP

我给大家总结注意的几点,千万不要让钱打水漂: #一起家庭

熊红燕
我给大家总结注意的几点,千万不要让钱打水漂: #一起家庭教育# 1 不要强迫孩子上辅导班。孩子不愿意上,你硬逼着他去,人在曹营心在汉,既没效果又浪费钱,关键浪费孩子的时间。 2 孩子跟不上的辅导班不要上。进度快、要求高、班上学霸多,孩子根本跟不上,听得一知半解,还会丧失对这门功课的信心。你送孩子去这样的辅导班,是拿钱买自卑。 3 重复学习课内的不要上。除非你孩子成绩特别差,重复学习课内的辅导班不要上,复习是浪费时间,预习很容易造成孩子一知半解以后上课不好好听讲,重复学习让他们习惯不能深入。 4 总是说你孩子不好的辅导班不要上。老师天天在群里说你孩子不认真、坐姿不端正、潦草,这样的辅导班赶紧停,你是送孩子去培养兴趣的,不是花钱去买PUA的。 5 辅导班忌讳多。多了孩子自己应付不过来,也没有时间自我总结和思考,整天被填鸭子,何来自我整理?而学习是最需要自我复盘的。 6 根据孩子成绩选辅导班,成绩差想要查漏补缺,针对性一定要强,上大课是没有用的,如果有用校内他就会了。我碰到一个家长,孩子上了一年辅导班还只考26。我说赶紧停,辅导班要看效果。她问:老师,怎么知道有没有效果?很简单,分数就是效果。 孩子成绩好的,一定要上拔高辅导班,去高一年级班级或者学课外参加奥赛的,不要在普通班浪费时光。 7 想要辅导班效果好,一定也要认真地预习复习做作业,否则孩子根本记不住什么,你只是拿钱买心安。

2温暖
0回答
情说小艾(测试号)
温暖了
相关回答
和钰蓉
很多渴望改变的人,却一直过着自己不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妨碍了我们作出真正的改变?很可能,来自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我不配、我不行、这不可能、这一切是天生注定……”的自我限定。突破这些自我限定,改变是可能的。 每天与纠缠自我的那些“心魔”抗争又妥协,在成千上万人的内心世界里上演--该怎样克服与生俱来的羞涩和恐惧;总因为抵触他人的批评而妨碍倾听的态度;让人经常失控的焦虑感;形同鸡肋的婚姻却无法推翻重来……让自己新生,让自己蜕变,变得更好,这是所有人想要改变的出发点。但前路迷茫,荆棘满布。 在《放下爱》一书中,满篇 52 个案例,写尽了在爱情中执迷、绝望的女人们各形各色的故事,她们却无力放下爱,改变自己。让人痛心的同时,却总能找到自己的身影。治疗师素黑也只能慨叹:“从来没有命定的不幸,只有死不放手的执着。” 张德芬在《活出全新的自己》里从虚拟太空人图特的视角,看芸芸众生无力改变的困境。“坚持一种想法不放,即使这个想法为自己带 来无穷的痛苦,却还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千真万确的,不肯改变。你是被惯性和导向所主导的。你可以说你的命运早已经被决定了,被你天生的气质、习性,还有前半生的遭遇绑住了、捆死了!但是,这是弱者的说法!” 改变究竟是在多变的世界里一时的心血来潮,还是生命本身要求进步和完善的特性使然?究竟在我们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中,有哪些是可以真正改变的?改变,真的是可能吗? 我们想要改变的欲望不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或者一闪而过的怪念头。它不但跟痛苦,而且跟一种生命的需要紧密连结。“不能蜕皮的蛇会死”,尼采在《晨曦》一书中写道。人类的天性里就有转变的欲望,超越最初的条件,不断前行,如花朵般绽放……这是生命运动的一种方式。先哲赫拉克利特不是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事实是我们改变不了我们是谁,唯一能改变的,是让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行为方式。与拖垮我们生活的恐惧决裂,学习控制让我们形容呆滞的怯场,重新建立自主独立性……都是改变行为模式的成功,它就是打开内心深处改变大门的钥匙。 西方有部纪录片--关于改变,说改变是大脑的天性--从大脑发挥自愈力的故事中发现神经可塑性,要改变的是那些顽固的、耗损能量的、破坏我们与自我、他人、自然联结的坏习惯。改变,不是变成另一个人,而恰恰是,变成自我……更好的自我。

你来说说自己想法吧